郑州市新密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密市统计局 (2007年3月15日) 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开拓创新,克难攻坚,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积极推进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全市经济保持了又快又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经济平稳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市场贸易更加繁荣,财政金融运行良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新密市生产总值(简称GDP)完成2085859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613万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423740万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601506万元,增长14.2%。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7445元(折合3475美元),增长17.8%。 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3:66.4:30.3变化为2.9:68.3:28.8,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完成增加值1376670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6.0%。 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其中非食品价格水平上涨1.5%,服务价格水平上涨0.8%,消费品价格水平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0.5%,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1%,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1.3%,居住价格上涨8.3%,烟酒及用品价格、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与上年持平,衣着价格下降4.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下降0.3%。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06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82057人,增长0.9%,其中农村从业人员329625人,城镇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10738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41694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11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788人,“4050”人员就业819人,占郑州市下达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计划1900人的146.7%。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52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是:一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起支撑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高科技项目较少,资源、环境、土地、资金等推进经济转型的制约性因素增多。二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利用外资和直接出口规模较小。三是新农村建设发展不够平衡,投入和推进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四是城市载体功能还不强,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城市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五是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历史积累的难点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维护稳定任务依然艰巨。六是政府职能转变有待加强,行政效能、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06年新密市粮食生产呈增长态势。全年粮食总产量205443吨,比上年的198603吨增长了3.4%。夏粮时期风调雨顺,农作物生长较好,夏粮总产量101439吨,比上年的93989吨增长了7.9%。秋粮生产墒情充足,但后期遇到阴雨天气及病虫害,收获受到影响,秋粮总产量为104004吨,比上年的104614吨减少了0.6%。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6789公顷,较上年的57276公顷减少了487公顷。油料、蔬菜产量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0.3%、40.8%;棉花、水果由于种植面积与上年相比减少了,产量也相应的分别比上年别减少了20.8%、8.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510万元,增加值6061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6.9%。 全市畜牧养殖业发展加快,畜牧业生产不断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方式转变,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23484吨,较上年增长了3.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8937吨,较上年增长了4.0%;禽蛋产量25621吨,较上年增长了3.9%;牛奶产量11006吨,较上年减少了1.2%。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22958千瓦,比上年减少0.2%;农用拖拉机2650台,比上年增长1.6%;农用运输车6667辆,与上年持平;农村用电量6538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372511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951013万元,增长24.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7507万元,增长6.0%;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349676万元,增长17.4%;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490048万元,增长24.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5564万元,增长33.3%;私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增加值88218万元,增长72.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65607万元,增长34.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85406万元,增长20.7%。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及个体增加值421498万元,增长10.5%。 分行业看,全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321223万元,增长11.3%;造纸及纸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11168万元,增长25.3%;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28327万元,增长33.7%;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1217万元,增长142.3%;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6686万元,增长2.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多数快速增长。全年原煤产量1871万吨,增长48.1%;机制纸及纸板236万吨,增长55.6%;耐火材料制品409万吨,增长61.9%;水泥258万吨,增长15.1%。 非公有制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533994万元,增长32.5%。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13.0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616016万元,增长62.9%;实现利税425237万元,增长32.3%;实现利润267444万元,增长33.2%。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4%。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1229万元,比上年增长42.7%。具有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1950万元,比上年增长83.5%;竣工产值为29044万元,比上年增长29.6%;竣工面积为304755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