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巩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8亿元,比年初增长7.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为8.5亿元,比年初减少10638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款为64.4亿元,比年初增长8.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8.7亿元,比年初下降5.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3.9亿元,比年初减少3.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9亿元,比年初减少2780万元。 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全年共实现保费收入12872万元,比上年增长42.5%。其中人身保险费收入10492万元,比上年增长63.7%;财产保险费收入2380万元,比上年下降9.3%。人身保险赔款金额721万元,比上年增长60.6%;财产保险赔款金额1685万元,比上年增长11.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4年末,全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000人,全年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357万元,比上年增长73.3%。全市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全年共取得科技进步成果奖27项,其中省级1项,郑州市级3项。全年共实施科技项目44项,其中,国家火炬项目1项,省级8项,郑州市级31项。当年新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品8项,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2004年末,授权专利技术共5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已挂牌运作的产学研基地28家。 综合技术服务进一步改善。2004年末,全市技术监督系统共有130人,质量检验机构2个,计量监测机构1个,锅炉所1个,全年共监督抽查产品1050个批次。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市共有普通高中13所,在校学生16599人,比上年增加1258人,当年毕业学生4576人;普通初中49所,在校学生60742人,初中入学率99.9%,当年毕业学生21279人;小学校137所,在校学生66651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当年毕业学生2024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628人;全市共有成人技术培训学校309所,2004年有2000人参加实用技术上岗培训。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4120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持续繁荣。2004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1个。共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4.8万户。群众文艺活动更加活跃,全年文艺广场共举办活动216场次,观众达30多万人次。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市档案馆年末存放各类档案资料达91443卷(册)。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7个,其有医院、卫生院24个,卫生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机构有床位数1534张,卫生技术人员2618人。农村合作医疗全面铺开,53.1万人进入互助共济、协约抗险医疗保障体系。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全年共组织群众性竞赛18次,其中大型比赛6次。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展开,学校体育活动更加活跃,有96.7%以上的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12人,向社会输送体育骨干人才96人。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环保系统共有人员214人,环境监测站1个,监理站1个。环保法制建设继续加强,执法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共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52个,治理污染企业70家,当年有70家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建成烟控区1个,面积12.6平方公里,建成噪声达标区6.33平方公里。 十二、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2004年年末全市总户数204952户,总人口791708人,其中城镇人口284953人,城镇化率达36.7%。全市人口出生率9.45‰,死亡率5.58‰,自然增长率为3.8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4年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059元,比上年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2元,比上年增长15.0%;人均消费支出5603元,增长12.0%;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77元,比上年增长15.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30元,比上年增长1.8%。 居民居住条件有所改善。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3.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全市共有福利院19个,床位886张,收养人数540人。全市各种救济对象得到国家救济5万人次,全市城镇进入低保人数6151人,农村特困户社会救助15021人。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4年,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31175人,离退休费社会统筹人数8908人,参加企事业单位失业保险人数49000人,医疗保险人数30980人。 注:1.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公报中的人口数据均采用百分之三人口抽样调查数。 3.工业产品产量为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4.本公报中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以统计年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