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4 南京市六合区统计局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区”、“两个率先”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对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的新形势,按照年初提出的各项任务,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努力强化发展意识、创新意识,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全区经济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明显跃升。

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快报数)达到148.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79.98亿元,增长23.0%;第三产业增加值51.26亿元,增长18.1%。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77:53.77:34.46,排列顺序为二、三、一,作为第一发展方略的工业经济在总量中比重继续加大。

(一)农业生产在新政策中取得新进展

过去的一年,全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在经历了台风和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平稳走高的趋势。2005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3.55亿元,比上年增长7.11%,其中:农业产值19.84亿元,比上年增长7.98%;林业产值0.76亿元,比上年下降3.92%;牧业产值7.6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渔业产值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42%;农业服务业产值0.85亿元,比上年增长6.25%。全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66.72万亩,比上年增长4.81%,粮食总产26.76万吨,比上年下降3.1%;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9.65万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为66.73:89.65。

在加大粮食生产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发展的势头。全年油料总产4.49万吨,比上年增长1.6%,棉花产量2361吨,下降19.36%,蔬菜产量95.07万吨,与上年持平,生猪出栏35.1万头,家禽出栏1190万只,水产品产量35008吨。“绿色六合”完成连片植树造林3万多亩,当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个,当年新认证的绿色食品5个。

(二)工业生产在做大、做强中取得新突破

2005年,化工、机电、纺织服装等三大支柱行业在工业运行中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大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逐步增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76.84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定报工业实现总产值230.47亿元,比上年增长30.4%。2005年全区工业加快龙头企业的培养,一批支柱骨干企业逐渐发展起来,到2005年底,全区共有亿元工业企业49家,比上年净增21家,实现产值158.18亿元,比上年增长70.73%。2005年全区工业经济出现了生产、销售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企业经济效益稳中有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3.54亿元,增长16.34%,实现销售收入222.22亿元,增长34.59%;实现利税1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5%,其中,利润8.02亿元,增长11.11%。工业增加值超亿元的有7家,共实现增加值18.34亿元,增长9.62%;产品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有45家,共实现销售收入151.3亿元,增长38.42同%。

2005年全区工业企业生产产品产量:铁矿石原矿86.58万吨,发电量701853万千瓦,服装4268.73万件,布428.53万米,农用肥料209926吨,合成氨152199吨,水泥38.14万吨,钢材18008吨,电动工具459912台,泵20465台,改装汽车176辆,交流电机417442千瓦。

(三)消费品市场出现新亮点

2005年,我区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苏宁、五星、国美、千家汇、宏图三胞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入驻开业,市场的规模和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6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4%,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的零售额53.06亿元,增长15.98%;餐饮业的零售额11.63亿元,增长17.62%。集市贸易成交活跃,全区亿元市场3家,市场成交额12.82亿元。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160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700户,当年新增注册资本16.02亿元。

(四)开放型经济克难求发展

2005年,由于受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调控的影响,区委、区政府实施更加灵活的激励政策,克服重重困难,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全区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9个,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19个。协议注册外资56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7%;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2058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9.9%;全区出口创汇13013万美元,同比增长66.8%;全区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7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3%。达成内联项目270个,协议引进市外资金24.68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再上新台阶

2005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2.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38.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36.41亿元,增长40%;房地产开发投资额8.58亿元,增长60.4%;农村非农户投资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38.5%。

(六)邮电、旅游业出现新活力。

2005年全区累计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全年电信扩容1万门。

2005年全区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1.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14%,实现旅游总收入3.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15%。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成功,金牛湖创AA级景区,平山省级森林公园启动建设。

(七)财政税收金融取得新成就

经济较快发展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基础。2005年我区财政收入完成24.39亿元,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国税收入完成7.93亿元,同比增长41%;地税收入完成9.59亿元,同比增长3.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349亿元,同比增长8.9%。全年财政支出18.52亿元,同比增长26.6%;其中:农业支出8280万元,同比增长16.2%。

2005年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94.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1.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3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152.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2%。

(八)城镇面貌发生新变化

2005年,全区市容、市貌的整体形象又有了较大改善,在道路、公用设施和居民小区建设等方面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区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马营广场、新华东路拓宽、纬二路西延、华欧舜都路、乙烯大道建成,金宁广场、东佳大厦、广电大厦、仕金桥、冶浦桥等工程加快施工中,农村水泥路建设任务完成,改造农村危桥29座。华欧国际友好城、阿尔卡迪亚、开宁钻石星城、龙池翠洲、福基国际花园、龙海新加坡花园城、秀林水苑等一批居民小区建设进展顺利,使城市面貌更美、更新,居民生活的环境明显改善。110千伏贾裴变、金牛变工程建成使用,远古水厂改造建成供水,继续实施农村改水和电视“村村通”工程,新增改水受益人口3万人,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6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