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中山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4 大连市中山区统计局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圆满地完成了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

一、增加值

全区实现增加值1024506万元,增长2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526万元,增长28.7%;第二产业增加值139417万元,增长30.8%;第三产业增加值848563万元,增长20%。

二、财政税收

完成一般预算收入77899万元,增长22.2%,实现财政支出77104万元,增长21.9%,税收完成74410万元,其中,营业税完成32626万元;增值税完成6563万元;房产税完成9439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9529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5393万元;其他税收10860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0842万元,增长30.5%。其中,建设项目投资256361万元,增长51.8%;房地产开发投资449285万元,增长18.4%。

四、国内贸易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69984万元,增长15.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95011万元,增长16.6%,占总额的76.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74973万元,增长13.3%,占总额的23.5%。个体、私营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6108万元,增长17.2%,占总额的76.6%。

五、对外经济

新办外商投资企业166个,投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12个。协议外资额2211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218万美元,增长104.1%;出口商品供货值59699万美元,增长36.5%。

六、工业、水产业、旅游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206714万元,增长1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6714万元,增长33.9%;实现工业增加值47681万元,增长2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518万元,增长30.4%。

水产品总产量10900吨,其中,海水养殖75140吨,捕捞34060吨。水产品销售收入615225万元。

完成旅游总收入39亿元,增长23.4%;旅游创汇6900万美元,增长15%。接待海外游客10.5万人次,增长16.7%;接待国内游客323万人次,增长13.3%。

七、教育、科学技术

全区现有中小学39所,其中,公办小学23所、中学11所(完中3所、初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学校5所(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2所)。另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幼儿园47所、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89个。共有在校生32494人,中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全区在职教职工2693人,在职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大专以上);初升高全科及格率84.9%,连续九年居市内四区之首;高考进线率为97%。公办学校全部达到“市办学条件标准化”标准。全区中小学计算机4325台,公办中学生机比例为7:1,小学为8:1。

引进、新办高新技术企业127家,25家科技企业入住中山区科技园,完成科技企业孵化数6家。高新技术产值19.6亿元,增长37.1%。

八、文化、体育、卫生

全年组织各种大型文艺活动32项;创作服饰表演、舞蹈、歌曲等作品32件;东方艺术团获国际“胡姬花奖”艺术表演大奖,文化馆获组织金奖;举办专题文艺晚会20场,组织街道、社区广场文化活动120场,累计参加演出人员15000余人次,观众20万余人次。完成新书加工任务7509册,其中少儿图书262册,接待读者30419人,外借图书29661册,办理借书证560个,参考咨询500人次,解答咨询551条。区七运会比赛共有478个队次3141人次参加比赛,近千名机关干部做了精彩的广播操表演。老年体协组织五禽戏表演队代表大连市参加全国四种健身气功表演活动,荣获最佳表演奖和最佳组织奖。全年检查网吧1246家(次),检查音像电子出版物市场2415家(次),检查图书市场616家(次);受理举报63起;查处网吧案件10起;查处音像(电子出版物)案件122起,其中,吊销《音像制品经营许可证》3起、取缔商场内固定无证经营业户24个、取缔地摊、游商97起、移交工商案件1起;查处图书出版物案件58起,其中,取缔无证经营地摊、游商54起,查缴非法音像制品32846盘(张),查缴非法图书出版物19220本(册)。

区内现有综合医院8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3所、二级甲等医院4所、一级甲等医院1所;有其他医院、疗养院8所,其中,中医医院1所,传染病医院1所、骨科医院2所、康复医院1所、疗养院3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有门诊部16个,其中,综合门诊9个、中医门诊1个、专科门诊6个;有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所1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1所。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673人,其中,执业医师1418人,助理医师78人,注册护士1603人,药剂人员305人,其它269人。

食品卫生检测合格率94.8%;50座席以上餐厅热消毒率95.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传染病总发病率256.18/10万,同比下降45.87/10万。

九、人口、就业

2006年末,户籍总人口为351219人,计划生育率99.21%,出生人口性别比106.46,人口出生1390人,出生率为3.95‰,自然增长率为-2.67‰,连续12年实现人口负增长。

年末全部从业人数28476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在岗职工26303人,比同期下降了6%;全部从业人员劳动报酬51537万元,比同期增长17%,其中在岗职工劳动报酬47730万元,比同期增长19%;全部职工平均工资18448元,比同期增长23%;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810元,比同期增长23%。

2006完成实名制就业指标18044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指标的116%;稳定就业7619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指标的117%;创业就业3088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指标的106%;再就业12515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指标的139%;大龄失业人员及困难群体已实现就业2145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指标的179%;认定无就业家庭27户30人,通过政策扶持、岗位开发、推荐上岗,全部实现就业。

十、社会保障、人民生活

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967人,发放最低保障金1252万元;发放临时救济金31万元;发放节日临时救济金187.5万元;发放抚恤金657万元;发放百岁老人救济款3.3万元。

社区建设投资5500万元,社区服务设施达98个,比2005年增加2个;城市便民利民服务网点达到2340个,与2005年持平;社区服务志愿者12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