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邛崃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十、卫生、文化和体育 城乡卫生条件不断完善。全年启动农村卫生建设项目6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0.4万人,参加率为88.0%;建成农村药品集中配送网点270个,全年农村药品集中配送额1420万元。年末有卫生机构50个;各类卫生机构病床床位1317张;卫生技术人员154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80人;全年总诊疗93.7万人次。 文化事业健康繁荣。年末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5万册,全年开展“邛崃市第三届社区文化活动周”“我们的好支书”等群众文化演出活动12项,观众人数8.9万人次。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节目日播出时间23小时;有线电视用户4.8万户,比上年增长26.3%,广播电视覆盖率62.9%。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开展“中韩军事跳伞赛”“天台山高山茶花节登山活动”等体育、健身活动5项,参与活动的人数达2.5万人次。 十一、城市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公用事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年末城市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20公里;公交营运汽车36辆;全年公交客运量265万人次;出租汽车200辆。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6.08万立方米。 环境整治力度加大,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年投入资金16479万元对污染进行整治,增长109.5%,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966万元,工业污染治理投资1408万元;关停并转迁企业3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100%;全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达365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6.4%;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8.4%。 十二、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3116元,比上年增长6.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1元,增长6.4%;农民人均纯收入4022元,增长11.0%。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9.2亿元,增长21.0%。 年末,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134台、组合音响28台、家用电脑26台、空调30台、电冰箱82台、移动电话120部、汽车4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色电视机84台、洗衣机34台、电冰箱7台、摩托车54辆。 全年发生交通事故258次,比上年上升15.7%;死伤人数201人,下降11.5%,其中死亡42人,下降12.5%;事故造成损失折款64.1万元,下降13.6%。全年发生火灾20次,火灾伤亡2人,火灾损失折款39.9万元。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达到2.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3.6万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8782人;保障资金投入586.5万元。其中城镇6233人,资金投入398.5万元;农村12549人,资金投入188万元。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27个,拥有床位957张。 十三、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4.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389人,出生率为5.26‰;死亡人口3905人,死亡率为6.0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3.18%。 附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正式数据以《邛崃统计年鉴—2006》为准。 2.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以2004年经济普查调整核定后的数据为基数计算。 3.生产总值、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的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建筑业、房地产统计范围仅包括在邛崃已注册的法人企业,不含外地产业活动单位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