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成都市成华区统计局 2002年3月 2001年是跨入新世纪后的第一年,是“十五”计划的起始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精神,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按照关于跨越式发展的各项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大力发展区属经济,积极繁荣区域经济,确保了全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据初步统计,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11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完成65.8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完成50.7亿元,增长8.6%。全区区属增加值达到33.1亿元,增长10.5%。全区财政总收入达到60022万元,增长3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40935万元,增长34.5%。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定。2001年,全区农业完成增加值18270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林、牧、渔总产值31107万元,下降1.3%。其中:农业产值15024万元,下降0.2%;畜牧业产值12873万元,下降2.3%。全区粮食总产量12012吨,水稻亩产达529公斤。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1年,地方财政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支援农业生产支出达829万元。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57782千瓦,其中排灌动力机械2671千瓦,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3301千瓦;大中型拖拉机56台,小型(手扶)拖拉机203台,耕整机42台,农用载重汽车469辆;农村用电量9481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7.6%;农用薄膜使用量98吨;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1919吨。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2001年末,全区共有乡镇企业11175家;全年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53.71亿元,比上年增长6.8%;营业收入67.78亿元,增长22.7%;全年实现利税总额28164万元,增长21.5%。其中:利润13570万元,增长23.3%;税+金14594万元,增长19.9%。 二、工业、建筑业 2001年,全区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完成工业总产值132.6亿元,增长15.1%。企业的组织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集体经济稳中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日益壮大,“三资”等其他经济类型经济基本稳定,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了全区工业经济的主体。2001年区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3.39亿元,增长10.1%,集体企业完成产值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个体私营工业完成产值17.39亿万元,增长10.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52.1%。 2001年,全区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112家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有37家,亏损面为33.0%,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达202410万元,增长22.0%。其中:利润达30594万元,税金171816万元;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9.8%;资产负债水平基本合理,资产负债率67.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77.7%。区属规模以上的48家企业实现利税9803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利润达4803万元,增长28.3%,税金5000万元,增长28.6%。 建筑业稳定发展。2001年,全行业完成建安产值6.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四级以上建筑企业56家,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1199万元,创产值44393万元,比上年下降12.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90.6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2.68万平方米,竣工工程项目264个,其中优良工程65个,比上年增加12个;全年实现总收入39312万元,比上年下降13.5%。 三、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对经济起拉动作用。2001年,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5027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4%。其中:区属完成114813万元,比上年增长9.3%。在区属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7317万元,增长11.2%;农村非农户投资18608元;城乡私人建房7213万元,下降24.0%。 2001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共完成52152万元;其中住宅投资43605万元,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达83.6%。商品房销售额达38779万元;商品房销售面积达20.6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9.83万平方米。 2001年末,区属交通系统拥有营运汽车313辆,全年完成货运量64.7万吨,比上年增长54.0%;货运周转量536.5万吨公里,增长1.2%;实现营运收入404.2万元,比上年增长88.4%。 四、商贸、对外开放 商贸市场货源充足,商品销售稳中有升。200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131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国有企业零售额65743万元,增长16.6%;集体企业零售额82364万元,增长26.6%;个体、私营企业零售额152142万元,增长8.3%;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66012元,增长1.5%。商业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90977万元。 消费市场网点建设成效显著,八里二仙仓储物流中心初具规模。西南玻陶市场、银河电子电器市场、成都花卉市场、成都市通生果品批发市场、南洋欧典家具市场等已建或部分建成开业;城北商贸区规划日趋完善,西部轮胎市场、西南计生保健品市市场、站北皮毛市场一期等也已竣工开业。还有一大批专业市场正在改建、扩建和准备阶段,如512建辅市场三期、西部塑料市场等。望平、猛追餐饮片区基本形成,现拥有餐饮企业130余家,年营业额7000万元,有实力、有特色、有品味的企业日渐增加,如飘香、菜根香等,知名度越来越大,人气越来越旺。 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成绩斐然。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按照国际惯例实现了网上招商。全年引进区外资金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其中:引进外资1484万美元;到位区外资金18.4亿元,其中:到位外资968万美元;引进项目331个,项目总投资达10.7亿元。 五、个体私营经济、街道经济 个体私营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全区个体工商户14054户,从业人员20313人;私营企业2007户,从业人员21647人;个体、私营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完成利税1.26亿元,增长17.8%。 街道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0年,全区街道企业完成社会总产值81850万元,比上年增长26.5%;街道企业总收入340611万元,增长29.1%;实现利税15529万元,增长36.3%。其中:利润2853万元,增长72.3%;税金7328万元,增长16.5%。 六、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实施城区“亮化工程”二期建设,完成了川王府、玉麒麟等13个点的亮化建设,同时完成双林路东延线、八里小区O线、K线路灯建设,并对桃蹊路、双建路路灯进行改造。完成了对熊猫大道的重点维护工作,修补了沥青路面2100平方米;全年维护中小街道19余条,共铺换方砖164平方米,疏掏污水管道470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