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西湖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2-03 武汉市东西湖区统计局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8698万元,比上年增长31.1%。地方财政收入59339万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8363万元,比上年增长87.0%,地方财政支出7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全区13个办事处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43079万元,比上年增长56.6%,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上年的28.0%上升到33.5%。

金融行业运行稳定。年末全区主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16909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28651万元,比上年增长1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5157万元,比上年增长18.6%。

保险业市场继续扩张。全年保费收入5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8.6%;寿险保费收入379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全年保险赔付支出1743.6万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260万元,比上年增长38.9%;寿险赔付支出4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八、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区自来水普及率95%;全区用气户数75000户,其中当年新增燃气用户3000户;气化率89.7%。全年用电量58182万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34882万千瓦小时,居民生活用电9669万千瓦小时。

大力实施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等工程。投资300万元对新沟镇新乐路、文化路及荷沙路路面刷黑,投资230万元对走马岭十一支沟护坡景观进行改造,投资170万元新建走马岭振兴路即107国道复线。投资400万元对吴家山街长青、吴南、文家湾、恒春里、开屏里、祁家山等六个社会就居民排水、破损道路、绿化等问题进行了环境改造。投资完成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即五环公园绿化改造、金山大道绿化改造、五环路北延工程绿化建设、七支沟绿化景观建设。全区城镇园林绿化植树50万棵;完成五环中路打通及吴家山山体透绿工程可行性报告,预计工程项目总投资2.84亿元。

全区公路建设总投资2亿元。其中完成通行政村四级公路82公里,完成区通场二级公路43.3公里,全区公路路网密度210公里/百平方公里。“二路一桥”即吴家山收费站至额头湾、金山公路黑色化以及107国道高架桥改扩建工程开始启动。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年投入污染治理费用1233.2万元,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个,据24家工业企业环境统计调查,工业废水排放量398.1万吨,达标率99.3%;工业废气处理率100%。吴家山地区垃圾无公害处理率达96%以上。创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已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区各类学校63所。其中:小学37所,在校学生23988人;初中18所,在校学生15216人;高中5所在教学生11003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498人。全区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5023人,城镇幼儿园适龄幼儿入园率达100%,农村学年前幼儿入班率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入学率达100%;应届初中毕业生就学率达86.3%以上;小学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零;初中在校生年度辍学率为1.0%;全年高考录取人数1823人,录取率为80.0%;成人教育培训学员达29589人次。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当年创建或引进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实施科技项目40项,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3项;获国家科技资金资助的项目1项,总资金80万元。完成“淡水鱼调理腊味制品工业化生产”和“新型植物助生长防病微肥开发”2项国家级科技计划。实施了“万亩奶业优质牧草引进示范及产业化配套”、“惠安神韵高科技生态园”、“万吨味精工艺改造以及废水的资源化处理”等特色项目。创建科技示范区(点)6个。即盛博科技示范基地、惠安神韵科技示范基地、网箱养鳝繁育基地、试管莲藕基地、径河绿化苗木基地、将军牌洁净蔬菜基地。全年登记科技成果2项,评定市科技进步奖2项;专利申请273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开展大型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17次,成功举办了第六届春节“焰火文化节”和迎春“灯会”、第二届“桃花节”,中国武汉第二届赛马节和协办中法文化节烟火燃放等活动。全区开展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8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面100%,达标率91.2%;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9万余人,占总人口的41.2%。在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各项文化体育比赛活动中共获奖79个,其中获文化类一等奖7个、体育类金牌22枚。区图书馆藏书14万余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56000人次,电子阅览室每周开放时间,是武汉市区级公共图书馆为读者开放时间最长的图书馆。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快速。全区累计发展有线电视用户46928户,其中年内新增用户5500户,有线电视入户率61.4%,全区行政村有线电视联通率达到58.6%。全区已开通40个电视节目频道。区电台、电视台全年累计自办节目总时量为912小时,自办节目播出稿件1240篇,自办播出专题节目59组。在市以上新闻媒体用稿400篇,其中获市以上好新闻(节目)奖15篇(组)。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全年共创省级文明单位11个、文明社区1个、文明镇1个;市级文明单位36个、文明社区6个、文明学校1个、文明乡镇2个;区级文明单位199个、文明社区27个、文明街镇5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5个,其中医院16个,卫生技术人员1331人,医院病床860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1人,病床3.5张。全年医院门诊量70.4万人次。“四苗”免疫接种率99.6%;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公民义务献血人数521人。全区已建立了50个村卫生室,80%的村卫生室达到了甲级标准。

十一、人口、农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生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45721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男性人口125476人,占51.06%;女性人口120245人,占48.94%。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73346人(按从事生产业别划分,农业人口为105584人)。人口出生率8.81‰,人口死亡率2.31‰,人口自然增长率6.50‰,符合政策生育率99.65%。

年末全区职工人数55357人,职工平均工资9316元,比上年增长1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67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现金收入3704元,比上年增长1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4.4%,比上年有所上升。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1.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平方米。年末百户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逐渐增加,其中:洗衣机70台、电风扇306台、电冰箱63台、空调机23台、移动电话53部、彩色电视机106台、影蝶机53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