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洪山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多项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速。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68.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第一产业增加值7.8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52.29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107.92亿元,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为4.7:31.1:64.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6588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269万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13.14亿元,比上年增长6.07%。其中,种植业产值6.84亿元,增长8.12%。全年粮食产量2.75万吨,增长15.22%;油料产量0.41万吨,减少4.46%;蔬菜产量49.17万吨,增长3.21%。 生态林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造林面积达5473亩;幼林作业面积2564亩,比上年增长17.13%。 畜牧业、水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生猪出栏17.71万头,减少12.63%;家禽出笼396.47万只,增长6.20%;肉类总产量2.44万吨,增长20.19%,水产品产量4.05万吨,增长4.9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1.66亿元,增长2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25.03亿元,增长11.56%。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0.82亿元,增长9.69%;利税总额7.58亿元,增长20.70%,其中利润总额4.69亿元,增长26.51%。 建筑业稳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0.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46.8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性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亿元,增长21.58%。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区30项区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额28.24亿元,占全区投资的比重达到37.6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批发零售业104.97亿元,增长12%;餐饮业17.45亿元,增长1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外贸出口创汇额(海关口径)1359万美元,利用外资连续取得进展。合同外资额6869.53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506万美元,实际到位市外资金30.2亿元,引进市外资金5000万元以上项目数9项。 七、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区基础建设速度加快。公用设施继续完善,创新步伐加快。全年共完成道路建设工作量24.77万平方米,人行道5.96万平方米。排水管道296779米,排水明渠18246米,各类井9281座。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洪山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基本都在标准值以下,噪声环境质量较好,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值dB(A)55和45,白天47.2,晚上42.3。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44所,在校学生34154人;职业学校13所,在校学生16149人;小学87所,在校学生40322人;盲聋哑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222人;幼儿园51所,在园幼儿10139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进展。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孵化面积2.1万平方米,新增入孵企业100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值36.49亿元,实现民营科技企业工贸总收入49.2亿元,创建高新技术企业16家,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8个,其中:创建洪山菜苔科技示范基地1个,培植科技龙头企业2家,实施科技项目18个,列入国家级计划15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年开展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78次。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4个,图书室102个。 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围绕创建文明城区目标,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创建,文明城区创建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年共建成区级文明单位498个,区级文明社区80个,市级文明单位73个,市级文明社区34个,省级最佳文明单位7个,省级文明单位15个,省级文明社区3个;和平街获得国家级文明单位称号,洪山区获得省、市两级文明城区称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29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31人,病床3272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4.7人,病床4张。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单位比例为100%,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平稳。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838534人。非农业人口673576人。人口出生率5.99‰,人口死亡率2.72‰,自然增长率3.27‰;计划生育率99.72%。 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全年职工平均工资16530元,比上年增长15.23%;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97.35元;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5791元,增长7.0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36.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8.57。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城区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0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2.69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73.33台、空调器177.33台、移动电话144部、彩色电视机154.67台、电冰箱101.33台、组合音响42.67套。年末每百户农村居民拥有摩托车18辆、空调84台、移动电话65部、彩色电视机106台。 注:1、计算增幅以上年年报数为基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