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推进。全年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52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倍。新增境外投资项目4只,中方投资额33万美元。 旅游业成功抵御非典疫情的冲击。完成了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修编了奉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三隐潭、妙高台等景点开发改造不断加快,溪口风景旅游区环境进一步改善,滕头生态旅游区发展势头强劲。全年接待中外游客人次和门票收入比上年略有增长。 八、金融和保险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金融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获得双赢。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93.85亿元,比年初增加22.77亿元,同比多增9.9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9.16亿元,比年初增加9.50亿元,储蓄存款余额53.18亿元,比年初增加9.01亿元。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72.45亿元,比年初增加21.29亿元,同比多增9.91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含信用联社)14.93亿元,比年初增加7.75亿元。全年现金净投放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7.8%,比上年末下降6.4个百分点。 保险事业全面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9846万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财产险6069万元,人寿险13777万元;各类赔给付款5471万元,增长40.5%,其中财产险3527万元,人寿险1945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得到加强。全市现有普通中学23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4所;共招生6161人,其中高中2562人;在校学生22509人,其中高中7516人;专任教师1456人,其中高中456人。中等职业学校8所,招生2193人,在校学生6519人,专任教师314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例达到85%,高考上线人数2258人,上线率达90.5%。小学77所,招生5739人,在校学生37900人,专任教师1468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创建了一批现代化示范性学校,实施了学校布局调整,城南小学、舒家小学和莼湖中心小学投入使用,撤并完小村校8所、初中3所,大修和改造校舍4.56万平方米,学校硬件设施逐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加强,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引进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市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050人,比上年末增长13.4%,其中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5455人,增长7.3%;各类农民技术员2646人,增长6.9%。全年引进各类专业人才2013余名,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人才25名,硕士及以上人才133名。 科技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取得新的进展。全年共开发宁波市级以上科研新产品87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新增宁波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建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家,创建科研共建基地5个。加强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奉化分场规范化建设,新增上网企业112家,累计上网企业210家,网上成交额达3100万元。全年专利授权实现10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各类技术合同认定登记60项,实现成交额2000万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有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各1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新图书馆、档案馆和岳林文化广场投入使用。举办了2003“奉化之春”新春文艺晚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布龙、农民画等民间艺术得到发展。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全市卫生机构总床位1723张,其中医院1298张;卫生技术人员1576人,其中高级职称103人,中级职称352人。全市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比例达到91.2%,农村饮用清洁卫生水人口比例达99.2%,儿童“四苗”单苗接种率均在98%以上,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89%。人民医院病房综合楼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建设顺利。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无偿献血工作正常开展,预防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控制了非典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取得良好成绩。我市青少年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奖牌30多枚。在8月份举行的浙江省舞龙比赛中,我市条宅村和奉港中学舞龙队包揽第一、第二名。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力度不断加大,绝对数位居宁波各县(市、区)之首。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掀起,在社区和农村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2条,累计达到32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40%。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8.39%。荣获宁波市竞技体育贡献奖一等奖。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发展步伐加快。编制完成了奉化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城北新区规划和城西生态休闲居住区规划;顺利完成了江口、西坞、萧王庙三地撤镇建街道工作,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条高等级公路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城市东环线、西环线和“三高”连接线动工兴建,城区至溪口、莼湖的快速通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中山公园灯光改造计划如期实现,南山路北段、公园路、东门路街景改造和县江东岸市政配套工程顺利完工。新丰小区、长汀村、倪家碶村等旧城旧村改造迁建全面推进。锦山明珠、阳光茗都、秀水家苑等住宅小区的兴建,有力地改善人居环境。 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力度加大。继续贯彻落实《奉化市(2001—2005)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实施了以“两江两岸”为重点的水环境治理和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再次荣获“浙江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优秀城市”称号。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地面水水质基本达标,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基本达标。城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10%,工业废气处理率99.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9%。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481529人,比上年末减少291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9398人,增加353人。全年出生人口3597人,死亡人口3303人,净增人口29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1‰。全市计划生育符合率98.44%,女性晚育率67.99%,综合避孕率91.3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4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92元,实际增长7.9%。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35.5%和40.6%,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1.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2.8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年末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67台、家用电脑26台、空调机66台、健身器材5套、移动电话151部;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9台、空调机7台、摩托车38辆、电冰箱57台、移动电话79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