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创“两个率先”总目标,努力克服要素制约等诸多困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态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教育、科技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全区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据统计,全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16.39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56.20亿元,增长12.5%。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237元,比上年增长10.5%。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3.3∶61.7∶35.0调整为3.1:65.3:31.6。全区营业收入达到776.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0%。 二、农业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9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24亿元;林业产值925万元;牧业产值3.50亿元;渔业产值1.46亿元。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61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全区年末耕地面积31.74万亩,比上年减少1.36万亩。全区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0.87万亩,粮食总产量12.50万吨,比上年增长14.4%,粮食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10.7% 三、工业、交通 工业经济在较高的基数平台上实现持续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1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4.89亿元,比上年增长33.0%。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50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56.38亿元,增长36.7%。全区实现工业利润总额1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9.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工业用电量达18.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4%。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094公里,增长3.3%,航道里程244公里。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40亿元,比上年增长36.7%。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拓宽投资领域,民间投资日趋活跃。全区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49亿元,比上年下降22.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2.20亿元,比上年增长34.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0.71亿元,比上年增长45.4%。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施工企业共35家,全年建筑企业总产值完成2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期末从业人员14383人。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380.7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89.88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59.1%。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13.65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7.2%。本年施工面积196.3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0.8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77.5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2.39万平方米。全区房屋销售面积71.95万平方米,其中个人购买63.94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为15.84亿元。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全区55项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39.16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有力的促进我区经济的发展。 五、贸易业、开放型经济 以扩大内需为主线,转变职能为抓手,商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个体商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实现的零售额中,个体零售额实现24.08亿元,增长157.7%,个体经济零售额占总量的份额为54.5%。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外贸供货总额达79.00亿元,比上年增长29.5%;自营出口总额5.11亿美元,增长56.6%。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0家,累计三资企业1214家。全年协议注册外资13.01亿美元,增长19.1%;到位注册外资总额5.06亿美元,增长15.1%。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区财政总收入25.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32亿元。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为2.05亿元、2.19亿元,分别下降10.7%和增长51.1%。全年预算内财政支出10.68亿元。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援农村生产支出3931万元,增长30.6%;城市维护费支出33321万元,增长49.4%;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为25156万元,增长15.7%;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2550万元,增长16.0%;行政管理费支出9802万元,增长39.8%。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同步增长。年末驻区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88.70亿元,比年初增加24.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94.57亿元,比年初增加13.91亿元。存贷比为50.1%。 七、教育、科技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3所,其中:中等学校20所,小学4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63300人。其中中等学校在校学生30194人,小学在校学生32858人。幼儿园55所,幼儿园在园幼儿10911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小学升学率107.4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56%。另外,全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88所。培训学员61483人。 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6777人,其中中高级职称5097人。全区完成科技项目192个。其中国家级18个,省级40个,科技项目的数量、质量均创最好记录。全区有科技学会11个,共2672人;科技协会12个,共1778人;研究会1个,共75人。 八、文化、卫生、民政、法律 文化事业继续繁荣。年末全区共拥有影剧院、大会堂13个;文化馆1个;文化中心18个;电影放映队12个,电影观众35万人次;图书馆15个,藏书58.8万册。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区医疗机构150个,床位1292张;卫生技术人员1773人,其中医生715人。 全区敬老院13个,收养人数660人;福利工厂84个,职工7511人,其中残疾人员3269人。 全区律师事务所4个,法律服务所14个,共办理各类法律事务2154件。全区公证处1个,公证人员3个,共办理公证书7727件。全区专职司法助理员8人,人民调解委员会254个,调解人员1148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控制成效显著。年末全区总人数434713人,比上年末增加5161人。全年计划生育率99.6%,节育率92.4%,人口死亡率7.1‰,人口自然增长率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