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锡山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争创“两个率先”总目标,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全面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调控目标,为我区全面实施建设“两个率先”新锡山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全区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据统计,200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7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98.47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54.60亿元,增长12.6%。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305元,比上年增长15.7%。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4.5∶60.2∶35.3调整为4.1:61.7:34.2。全区营业收入达到611.07亿元,比上年增长36.3%。 二、农业 农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23亿元;林业产值729万元;牧业产值3.30亿元;渔业产值1.40亿元。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5.6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区年末耕地面积33.10万亩,比上年减少0.91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调减,全年粮食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6.47万亩,受调减种植面积的影响,粮食总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10.93万吨,比上年减少21.5%,粮食平均亩产比上年下降2.8% 三、工业、交通 工业经济在较高的基数平台上实现持续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86.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6.31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79.35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260.72亿元,增长39.9%。全区实现工业利润14.32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全区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2.07亿元,比上年上升48.3%。工业用电量达14.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3%。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强。全区57项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16.80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将有力的促进我区经济的发展。 年末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059公里,增长5.8%,航道里程244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货运量560万吨,其中公路400万吨,水上16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3.1%和下降11.1%。全年公路客运量689.50万人,比上年增长3.1%。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房地产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62亿元,比上年增长81.8%。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04亿元,集体经济投资8.19亿元,房地产投资9.83亿元,,私营个体经济投资30.53亿元。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拓宽投资领域,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私个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达到40.3%。全区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3.87亿元,比上年增长74.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8%。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施工企业共36家,全年建筑企业总产值完成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81.4%。期末从业人员21630人。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365.1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12.39万平方米。 房地产开发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83亿元,比上年增长66.6%。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6.37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64.8%。本年施工面积175.28万平方它,竣工面积83.4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162.5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7.12万平方米。全区房屋销售面积54.53万平方米,其中个人购买54.03万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为9.06亿元。 五、贸易业、开放型经济 消费市场稳步上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个体商贸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在实现的零售额中,个体零售额实现9.34亿元,增长156.1%,个体经济零售额占总量的份额为24.0%。亿元市场4个,成交额64.12亿元。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外贸供货总额达6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0%;自营出口总额3.27亿美元,增长51.6%。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19家,累计三资企业1044家。全年协议注册外资10.92亿美元,增长122.1%;到位注册外资总额4.40亿美元,增长73.2%。均创历史好成绩。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区财政总收入18.9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6亿元,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为2.30亿元、1.45亿元,分别增长24.1%、65.0%。全年预算内财政支出8.53亿元。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援农村生产支出3011万元,增长218.6%;城市维护费支出22300万元,增长57.8%;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为21745万元,增长28.0%;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2199万元,增长4.3%;行政管理费支出7012万元,增长53.5%。 金融形势稳定,存贷款同步增长。年末驻区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54.28亿元,比年初增加52.6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80.53亿元,比年初增加20.03亿元。存贷比为52.2%。 七、教育、科技 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77所,其中:中等学校19所,小学5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62053人。各类中等学校在校学生30584人,小学在校学生31254人。幼儿园6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3277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小学升学率105.9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45%。另外,全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130所。培训学员79652人。 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37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4596人。全区完成科技项目111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7个,科技项目的数量、质量均创最好记录。全区有科技学会12个,共2752人;科技协会12个,共1650人;研究会1个,共75人。 八、文化、卫生、民政、法律 文化事业继续繁荣。年末全区共拥有影剧院、大会堂14个;文化馆1个;文化中心14个;电影放映队15个,电影观众40万人次;图书馆15个,藏书56.4万册。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区医疗机构150个,床位1272张;卫生技术人员1728人,其中医生699人。 全区敬老院14个,收养人数615人;福利工厂83个,职工7661人,其中残疾人员3510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