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即墨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02 青岛市即墨市统计局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全市共有各类学校300处,在校学生15.76万人,其中:高中生1.84万人,初中生4.63万人,小学生7.67万人。教职工1.25万人,其中:教师1.04万人,师生比1:15.15。幼儿园317处,入园学前儿童1.7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柳腔剧团1处,影剧院14处,农村放映队10个,接待艺术团10个,共演出4317次,观众人数105万人次。科技文化服务中心24处,各类图书馆445处,市图书馆藏书量11.36万册,市博物馆、文化创作研究室和文化市场管理稽查队各1处,出版发表播映展出各类文艺作品480件,获青岛市以上各类奖励36项。有线电视网覆盖稳步扩大,拥有无线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12.2万户,其中城区5.18万户,农村7.02万户。

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现有各类卫生机构460处,其中医院7处,乡镇卫生院19处,诊所、医务室、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428个,拥有床位1685张,卫生技术人员3943人,其中医生1154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市拥有各类运动场地556处,三级裁判员300人,教练员12人,向青岛市以上单位输送运动员36名。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修建、完善了城区交通网络,并进行了大规模城区绿化工程,当年住宅建设竣工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面积达到38.6平方公里。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继续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

城区供水:城区日综合供水能力达到7.2万吨,自来水管道总长度达290公里,比上年增加24公里,全年供水总量1900万吨,其中机关企业用水1055万吨,居民生活用水615万吨,用水普及率达到100%。

城区供气:全年液化气供应总量4727吨,增加850吨,增长21.9%,其中家庭用量4100吨,用气户数6.95万户,使用液化气人口32.5万人,城区用气普及率96.7%。

城区供热:全市集中供热面积91.1万平方米,增加20.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供热面积52.4万平方米。热水管道长度29公里,热水供热总量23万吉焦,供汽管道长度36公里,蒸汽供热总量195万吉焦。

城区交通:城区公交车线路14条,运营长度164公里,运营车辆110辆,客运总量860万人次。

城区道路:年末道路总长度257公里,比上年增加30公里,道路面积456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58.5万平方米,桥梁25座,路灯1916只。防洪堤长度6.8公里。

城区绿化: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194公顷,绿化覆盖率30.9%,园林绿地面积105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35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5平方米。

环境保护及其他:全年安排治理环境污染项目4个,竣工项目4个,竣工项目日处理废水能力800吨,工业废水排放量342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200865万标立方米,工业粉尘排放量5.13吨,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9.65平方公里。卫生实际清扫面积353.7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14万吨,粪便清运量1.4万吨,公厕数量36座。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水平显著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62‰,全年出生人口7067人,人口出生率6.57‰,符合政策生育率99.64%,全年死亡人口7738人,人口死亡率7.2‰,全市年末总人口1075121人,比上年下降0.02%,全市总户数32.82万户,户均3.3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2003年,我市职工工资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稳步提高,使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较快,达到10073元,增长7.5%。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比上年增长8.2%,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2767元,增长6.7%。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4平方米,农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8平方米。全市拥有住户电话25.15万户,家庭拥有率达76.6%。有线电视用户12.2万户,入户率达37.2%。农户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逐年增加,每百户拥有彩电107台,洗衣机34台,电冰箱56台,空调机4台,热水器34台,摩托车66辆,移动电话36部。人们在吃、穿、用等方面支出都有相应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社会福利事业有新的发展。年末全市有集体敬老院46个,收养人员406人,救济困难家庭人口11354人,其中:城镇1247人,农村10107人,救济款384.4万元,五保户供养人数1226人,补助金额279万人,社会散居孤老残幼集体供养人数868人。

[注]:1、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各行业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国内生产总值为初步测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