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
2003年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蓬勃发展的一年。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新世纪大学城、花园式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总体目标,努力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克服非典、高温缺电等不利因素,保持了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 一、 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2003年,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8.54亿元,同比增长28.59%。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92.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65%;第三产业增加值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0.94%、94.03%、5.03%。 农业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开发区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19亿元,牧业产值0.37亿元,渔业产值0.35亿元。农业增加值 0.9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52元,同比增长9.24%。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4600公顷,其中蔬菜瓜果类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4470公顷,占全区总播种面积的97.17%。近年来,我区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蔬菜、瓜果等经济效益好的作物,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工业 2003年,全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30.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89%;完成工业增加值8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96%;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26.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9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27.4亿元,占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0.24%。工业企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销率达到98.82%。 规模企业在全区经济中的骨干作用十分明显。2003年开发区规模企业克服非典和高温缺电等不利因素,其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明显。全区年产值上亿元企业达到44家,比去年同期增加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85亿元,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86.23%。规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带动全区工业经济高速发展。 工业结构水平进一步优化。电子通信行业、医药行业、塑料橡胶行业、及化学制品行业增长迅速,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大,推动全区工业结构水平逐步优化。电子通信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支柱地位凸显。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2.06亿元,同比增长57.6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的30.96%,实现出****货值68.45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区出****货值的69.76%;塑料橡胶行业、化学制品行业、医药行业保持高速增长,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48.07亿元、24.08亿元、11.78亿元,其合计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比重的25.42%,这些行业和电子通信行业一起,推动工业结构水平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及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推进技术结构逐步升级,开发区现有的22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发展态势迅猛,完成工业总产值140.95亿元,产值比重为42.69%。 新投产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新投产工业项目36个,其中当年实现产出的企业2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共计39.52亿元,占总产值的11.97%。新投产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东芝信息机器(杭州)有限公司,2003年产值达到34.02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0.31%,并且带动了东芝家电技术电子有限公司、东芝(杭州)有限公司等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以笔记本电脑为中心的产业链。 财政收支 财政收支同步增长。200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29.73亿元,其中预算内地方财政收入5.85亿元,同比增长6.55%。全年实现税收收入18.35亿元,同比增长4.32%。 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4.47亿元,同比增长55.64%。新增开工面积218.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3%;新增竣工面积19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22%。 开发区高教园区建设情况良好。截止2003年底,累计完成投资45.81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86.8%。高教园区累计竣工面积250万平方米,占总投入建设面积的81.4%,竣工投资37.05亿元,占总投资的70。2%。目前高教园区已有13所学校顺利开学招生,在校学生达到78709人,到2005年底这个下沙高教园区将基本建成。 截止2003年底,开发区累计已开发土地面积 3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17.5平方公里。年末实有道路总面积3.44平方公里,年末实有渠道总长度28公里,年末实有桥涵 40座。 房地产业 随着开发区各项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房地产业进一步发展,供销两旺。2003年房地产投资额达8.64亿元,同比增长 92.84%,全年房地产销售额达4.7亿元。开发区房地产逐渐成为居民消费和投资的热点。 金融、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大幅度增长。年末开发区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1.91亿元,同比增长33%;贷款余额42.11亿元,同比增长69.9%。开发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存贷款余额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年财产保险总业务量达2936万元,比上年增长26.17%,其中企业财产保险总业务量达390 万元。 二、 改革开放 利用外资 引进外资取得新突破。2003年开发区新批外商项目63个,增资项目23个。总投资8.33亿美元,同比增长7.28%;合同外资总额4.02亿美元,同比增长71.6%;实际利用外资1.94亿美元,同比增长88.1%。引进外资项目中,独资项目达到41个,占总项目数的65.1%。 新批外商投资项目规模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投资总额7.45亿美元(不含增资项目),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1183万美元。新批项目中,投资总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有3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11家,历年累计批准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10家,总投资额达到30.89亿美元,占历年总投资额的81.8%。 知名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据美国财富杂志2003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统计,20家世界500强企业到开发区投资,投资项目达到31个。随着投资环境的完善,开发区已成为世界各大知名企业投资的主战场。 从外商投资的国别和地区看,香港、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依然强劲。截止2003年底,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7家外商在开发区投资,投资总额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香港10.16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23.36%;日本7.5亿美元,占17.24%;美国7.02亿美元,占16.14%;台湾6.4亿美元,占14.71%;新加坡2.14亿美元,占4.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