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淳安县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2 杭州市淳安县统计局

199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从淳安的实际出发,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走势,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宏观紧缩政策的情况下,解放思想,同心协力,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的成效。据统计,199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亿元,下降3.7%;第二产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17.9%。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粮食生产形势严峻;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企业生产经营难度增大;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一、第一产业(农业)

1995年,全县农村经济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发展,农业投入增加,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造田造地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下降3.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5%。

“512”农业高产工程已基本完成,“一优两高”农业有新的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呈现一定的发展势头。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41365万元,增长23.8%;农林牧渔总产值(90价)50638万元,增长0.45%。其中:种植业产值17669万元,下降 0.4%;林业产值12444万元,下降 1.4%;牧业产值12572万元,下降 3.5%;副业产值6402万元,增长15.8%;渔业产值1551万元,增长3.3%。

粮食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比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1995年 比年±%

粮食 123859吨 -5.7

茶叶 4644吨 -2.7

蚕茧 3733吨 -6.9

油菜籽 4982吨 7.4

水果 13079吨 51.2

其中:柑桔 9794吨 70.7

全年造林面积35895亩,比上年下降38.3%。在发展农业经济中,注重改善林业生态环境,实行科学的合理采伐,加强管理,不断开发新的品种,林种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发展板栗、山核桃、竹笋等经济林面积12315亩,占全县当年绿化造林面积的34.3%。全年木材采伐量19.67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1%。

畜牧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畜牧业产值12572万元。

主要畜产品的产量和年末牲畜存栏数如下:

1995年比年±%

肉类 12639吨 3.0

其中:猪牛羊肉 11807吨 0.9

禽肉 827吨 48.7

禽蛋 5393吨 1.5

肉猪出栏数 156238头 -2.7

生猪年末存栏数 196587头 -1.1

牛年末存栏数 12213头 -0.7

全县鲜鱼起水量3861吨,比上年增长0.7%,全年渔业产值1551万元,增长3.3%。名贵水产品的养殖也迈出了新的步伐。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95年,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共投入劳力308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39万立方米,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50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89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6.8%;全年农村用电量489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5%;化肥施用量(折纯)6707吨,增长5.8%。

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1995年,全县第二产业增加值5.4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30.8%;建筑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15.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0%。

工业:1995年,在国家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资金困难及丝绸行业受国际国内大市场影响而严重亏损的情况下,县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乡镇和重点企业,正确引导和扶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工业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工业总产值(90价)16.45亿元,增长28.72%。其中:国有工业3.90亿元,增长17.73%;集体工业5.66亿元,增长9.81%;在集体工业中,乡镇办工业4.84亿元,增长6.66%;村及村以下工业3.86亿元,增长45.3%;其他经济类型3.03亿元,增长12.4%。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现价)163973万元,比上年增长32.7%;工业产品产销率92.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1995年,全县工业投入增加,全年技改、扩建投资达1.32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开发新产品38种,新产品产值率达到9.4%。

工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533万元,比上下下降24.28%,其中税金5199万元,增长6.47%。全县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面仍达31.6%,扭亏增盈工作任务仍很艰巨。

建筑业,随着城镇道路、交通、住宅、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和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加速推进,促进了建筑业的新发展。1995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县14个等级建筑企业全年承建施工工程274个,房屋施工面积达34.3万平方米,其中竣工工程167个,竣工房屋面积15.5万平方米。在质量验收合格的167个竣工工程中,优良工程13个。

三、第三产业

1995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5%。

运输邮电业:交通运输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共投入交通建设资金2630万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各种运输量完成情况如下:

 1995年 比年±%

货物运输量 173.7万吨 8.6

其中:公路 110.1万吨 5.9

水路 63.6万吨 13.6

旅客运输量 580.5万人 18.0

其中:公路 344.5万人 29.5

水路 236.0万人 4.4

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 114.2万吨 16.8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747.1万元,比上年增长44.7%。年末市内电话用户达7605户,增长37.2%;农村电话用户2102户,增长35.4%,移动电话用户482户,增长1.90倍;无线寻呼3012户,增长1.04倍。

国内贸易:1995年,我县商业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城乡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货源充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62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县级零售额27708万元,增长43.9%;县以下零售额23054万元,增长10.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零售额16465万元,增长59.4%;集体所有制单位零售额8852万元,增长20.7%;个体经济零售额16160万元,下降2.1%;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7275万元,增长45.8%。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3570万元,增长49.5%。

生产资料市场购销活跃,全年物资供销企业购进总额184906万元,销售总额206148万元。


金融保险:1995年,金融形势相对平稳,各项存贷款继续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99229万元,比年初新增25234万元;贷款89929余额万元,比年初新增16637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增加14431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加1900万元。贷款投向优化,较好地保证了农业基础建设、有市场有效益的工业生产、农副产品收购和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全县现金收入累计达157418万元,同比增长29.4%,现金支出累计155205万元,同比增加21.9%。全年净回笼货币22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