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区人民在中共萧山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主题,发扬“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创业精神,克难攻坚,创新举措,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综合经济实力得到增强。经初步测算,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88.05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7.3%,可比价增长14.3%,超年度计划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依次为32.95亿元、386.37亿元和168.73亿元,现价分别增长8.0%、16.8%和20.2%,可比价分别增长2.2%、14.6%和16.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5.6%、65.7%和28.7%;人均生产总值为50190元,现价增长16.3%,按当年汇率计算,达到6274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4.28亿元,增长2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95亿元,增长20.4%,超年度计划0.4个百分点;财政总支出30.46亿元,增长19.1%。 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0.55亿元,增长10.2%,超年度计划2.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29.82亿元,增长8.6%;林业产值0.60亿元,增长5.0%;畜牧业产值12.55亿元,增长10.9%;渔业产值5.98亿元,增长7.5%。 农业结构得到调整。畜牧、水产、蔬菜、花木、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产值为42.9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4.9%,提高0.8个百分点。新增区外农产品生产基地、订单农业基地7333公顷、区外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累计分别达到142000公顷和18家。 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0085公顷,粮食总产量268230吨,分别下降1.2%和1.9%;棉花种植面积537公顷,产量781吨,分别下降13.9%和14.3%;络麻种植面积62公顷,产量464吨,分别下降25.3%和25.5%;油菜籽种植面积4676公顷,产量9351吨,分别增长6.8%和15.6%;蔬菜种植面积30370公顷,产量1134380吨,分别下降1.4%和0.9%;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385公顷,下降11.7%;水果总产量81076吨,增长3.8%。粮经作物比由上年的44.4:55.6调整为45.3:54.7。 林业生产扎实推进。全年共完成绿化造林面积19公顷,公益林13339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2.1%。新增经济林66.7公顷,经济林面积占总面积的1.9%。全民义务植树88.4万株。 特色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全年生猪饲养量140.03万头,年末生猪存栏44.70万头,分别增长3.9%和5.7%;全年猪、牛、羊、兔、禽等肉类总产量84335吨,下降2.9%;牛奶产量4280吨,增长19.2%;特种饲养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比重达15.1%,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水产品产量38628吨,增长8.5%;特种水产产值占渔业产值比重达88.0%,提高2.0个百分点。 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提高。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54亿元;投工464.69万工,完成土石方545.66万立方米;完成标准塘建设165.48公里、标准农田建设2155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53080公顷,有效灌溉率为100.0%;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80万千瓦,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5.98万千瓦,增长2.4%。 工业 工业经济产销两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06.23亿元,增长21.0%,超年度计划2.0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1969.64亿元,增长22.1%;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2%,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产值1746.03亿元,增长22.2%,超年度计划0.2个百分点;工业销售产值1716.35亿元,增长23.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3%,提高0.9个百分点。 主导行业优势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中:569家纺织、化纤企业实现产值635.8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6.4%,已成为全国的纺织业基地;255家机械汽配企业实现产值372.9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21.4%,产品进入国际尖端领域;184家服装羽绒企业实现产值145.1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8.3%,有“中国羽绒之都”之美誉;42家钢结构企业实现产值60.8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3.5%,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命名为“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97家化工企业实现产值124.9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7.2%。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60.99亿元,增长17.8%(现价);实现工业利润93.41亿元、税金66.27亿元,分别增长28.1%和16.9%;工业劳动生产率75697元/人,提高6560元/人;工业销售利润率4.77%,提高0.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资金利润率5.98%;百元固定资产净值提供利润15.97元;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47天。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新增企业技术中心35家,累计达到142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3家、市级47家;技术创新项目37个,其中市级以上10个;全年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218只,其中国家级3只、省级215只;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3家,其中国家级37家、省级36家、市级3家。 企业规模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26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7.0%,提高0.8个百分点。销售产值超十亿元企业17家;超五亿元企业41家;超一亿元企业308家。年末全区股份有限公司达到17家,企业集团46家,新增2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6家。 产品竞争力逐渐增强。新增46只名牌产品,累计达147只,其中国家级10只、省级40只、市级44只;新增著(驰)名商标31只,累计达121只,其中国家级2只、省级54只、市级65只。 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005年新增ISO9000认证企业114家、ISO14000认证企业20家、OHSAS18000认证企业6家,累计分别达到394家、35家和10家。 建筑业 建筑业发展迅猛。年末拥有资质建筑企业250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277.88亿元,增长36.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38亿元,增长5.0%(现价);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00万平方米,增长23.3%。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额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2.28亿元,增长0.5%。其中限额以上投资额217.41亿元,下降3.2%;限额以下投资额24.87亿元,增长51.6%。全年限额以上工业投入项目569个,完成投资额105.94亿元,其中区级以上重点项目50个,完成投资额29.42亿元。 国内商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