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余杭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2 杭州市余杭区统计局

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5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9亿元,分别增长33.2%、34.7%。双溪漂流景区被评为国家4A景区,山沟沟景区被列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西溪湿地、闲林水乡、南湖休闲度假等重点旅游项目顺利启动。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7.5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672.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0.5万平方米,销售面积126.9万平方米,分别增长78.6%、54.3%、46.2%。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在高位运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0%。其中:食品类上涨8.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6%、居住类上涨2.2%;衣着类下降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1%、交通和通讯下降2.7%。

二、改革开放

所有制结构

所有制结构继续得到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在全区生产总值(GDP)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70%,提高近10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完成4.7亿元,增长7.1%;集体经济20.2亿元,增长50.8%;股份制及私营经济194.5亿元,增长38.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67.8亿元,增长27.5%。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实现1.4亿元,下降7.3%;集体经济3.8亿元,增长4.1%;股份制经济8.6亿元,增长37.5%;个体和私营经济35.6亿元,增长13.0%。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区共有3851家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参保人数127005人,比上年末净增6949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066人,净增4079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6380人,净增6780人;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76056人、54703人,分别净增14323人和4863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0%以上。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区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6个,床位1260床,收养人员671人。乡镇敬老院覆盖率100%。社区服务设施2136个。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为153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为7982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90人。共发放低保金729万余元。多渠道、全方位开展了扶贫帮困助残活动,共帮扶各类困难群众36463户,发放救助款2140万元。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势头良好。全年自营出口总额7.61亿美元,增长51.3%。完成外贸出****货值125.28亿元,增长35.9%。

利用外资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8个,增资项目31个。合同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增长31.6%;实际利用外资0.93亿美元,增长31.1%;实际利用内资35.8亿元,其中市外资金13.6亿元,分别增长40.9%、83.8%。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成果显著,技术市场活跃。全区引进各类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133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科技企业及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各1家。全年申请专利150件,专利授权118件,其中发明专利28件,同比分别增长9.4%、11.2%、130%。全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教育

大力推进争创教育强镇工作,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年末共有小学114所,在校学生529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100%。初中38所,在校学生28893人,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普通高中11所,在校学生13367人。高中入学率91.1%。高考上线率达95.8%。全区所有镇乡均成为省级教育强镇。学前教育继续稳步发展,幼儿园99所,在园幼儿18207人。同时,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小博士幼儿园等4所民办学校建成招生。特殊教育辅导班1个,三残儿童入学率99.3%。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4461人次。引进各类人才1500余名。

文化

重大文艺活动成功举办,文艺创作再结硕果。成功举办了3项全国级大型文化活动——中国第七届艺术节第十三届“群星奖”戏剧专场决赛、“同一首歌、走进余杭”大型文艺晚会、“良渚文化杯”全国越剧演唱大赛。小品《汇报咏叹调》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戏剧)金奖。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得到加强,成功举办了良渚文化博物馆建馆10周年馆庆活动。文体系统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45件(次),其中,市级以上获奖20件(次)。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0万册。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出版《今日余杭》300期、《城乡导报》58期,发行量达1.6万份。加快实施广电网络整合工作,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得到提高,余杭电视台每天播出时间12小时,其中自备节目4.5小时;广播电台播出时间为16小时,其中自备节目14小时,有线广播综合覆盖率达74%。

卫生

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168个,其中医院34家;各类医疗病床2477张,其中医院1725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080人,其中执业医师1411人,护士853人。积极开展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完成120家农村卫生服务站建设。实施医疗收费整顿,执行药价政策。爱国卫生工作继续深入,通过“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城区”验收,瓶窑镇创建国家卫生镇通过国家级调研,18个镇乡(街道)、村通过了省、市卫生镇、村验收。

体育

外聘人才内抓教育,竞技体育又创佳绩。区少体校聘请了1名国家级教练、2名高级教练,狠抓体育训练,同时抓好文化课学习,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先后18次组织参加杭州市以上国内国际比赛,夺得金牌30枚,其中国际3枚、省级以上18枚、市级9枚,3人2次赴日参加国际马拉松比赛,1人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取得省队仅有两项前八名中的一项,参加浙江省县级运动会顺利保甲,在区第34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8人11次破区最高纪录。全年向大中专院校和市以上体训单位输送109人,初三毕业生全部升入高一级学校,其中5人被重点中学录取。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全年人口出生率10.43‰,人口死亡率6.10‰,人口自然增长率4.3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0.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64万人,比上年有所减少。

就业

全区年末共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3%。全区净增就业岗位17028个。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2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