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449万元,比上年增长17.0%。分地域看,县级消费品零售额105952万元,增长17.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50497万元,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96159万元,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3143万元,增长19.8%;其他行业零售额7147万元,增长11.8%。 图5 2003—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43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出口4149万美元,增长24.1%。 图6 2003—2007年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新签约项目132个,协议投资总额56.74亿元,到位资金15.96亿元,竣工和在建项目84个。实际利用外资389万美元,同比下降2.8%。实际利用重庆市外境内资金53910万元,增长54.5%。 七、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334万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年公路客运量完成20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1%;公路旅客周转量68938万人公里,增长42.5%;公路货运量完成243万吨,增长41.9%;公路货物周转量9283万吨公里,增长42.8%。水路客运量25.2万人,下降16.0%;水路货运量13.8万吨,下降31.0%。 到年末,全县拥有民用汽车2585辆,其中私人汽车940辆,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54辆,出租汽车160辆。 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605.37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高速公路)29.8公里,省道33.51公里,县道316.20公里,乡道341.28公里、村道873公里、专用公路11.59公里。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9276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99万元,增长27.2%;电信业务总量16378万元,增长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13.7万户,比去年下降1.6%;移动电话用户15.8万户,增长27.4%;电话普及率达到45.4部/百人,比上年增加4.9部。 图7 2003—2007年年末电话用户数及电话普及率 八、财政、金融 全年,县域财政总收入达到97200万元,增长70.4%。全县地方财政收入67168万元,比上年增加33970万元,增长102.3%。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39866万元,增长46.5%;基金收入27302万元,增长355.7%。从税收看,全年共完成县级税收收入22456万元,增长43.0%。其中:增值税5937万元,增长24.6%;营业税5284万元,增长70.3%;企业所得税2006万元,增长48.2%;个人所得税1199万元,增长21.7%。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17674万元,增长6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9818万元,增长34.6%;基金支出27856万元,增长373.2%。 图8 2003—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到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712172万元,增长18.2%;其中企业存款177905万元,增长44.6%;居民储蓄528577万元,增长14.4%;定期储蓄、活期储蓄分别增长11.9%、20.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5349万元,增长25.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增长35.7%。从贷款期限看,短期贷款下降8.1%,中长期贷款增长43.2%。 图9 2003—2007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九、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坚持“北拓、东扩、西进、南延”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快北部新区、西部生态宜居区、东部工业发展区建设,迅速构建大城市骨架,扩大主城区面积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6平方公里。投入资金6.7亿元,完成了迎宾大道、昌龙大道建设工程;基本完成西部生态宜居区一期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完成了体育场附属设施建设工程;新增城市道路12.6公里;城区灯饰、雕塑等大量增加,城市景观大为改善。 全年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投资总额13953万元。全社会化学需氧量(COD)5412吨,比上年下降8.9%;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1728吨,下降15%;生活化学需氧量3684吨,下降5.7%。全社会二氧化硫排放量12856吨,下降14.8%;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0776吨,增长4.7%;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2080吨,下降56.7%。全年52周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主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5.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各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在70%以上。森林覆盖率24.6%,主城区人均绿地面积7.44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为33.1%。 十、教育、卫生 年末全县职业中学4所,普通中学37所(含4所高完中),小学205所。职业高中招生1901人、在校生4348人、毕业生1213人、教职工329人、专任教师239人;普通中学招生13415人、在校生39642人、毕业生12093人、教职工2810人、专任教师2370人;小学招生8376人、在校生52872人、毕业生9652人、教职工2997人、专任教师2646人。全年全县中学的毛入学率为96%,小学的入学率为100%。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班毕业率均为100%;初中的流失率为2.2%,小学的流失率为1%。全县联招上线率为64%。高考总上线人数3049人,上线率78.1%。 图10 2003—2007年各类教育招生人数 到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7个(不含诊所、医务室、卫生所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1070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162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20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565人、执业助理医师242人、注册护士423人。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开工建设,完成镇街卫生国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实现达标。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5.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54万人,城镇化率34.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统计,年末全县总人口为827487人,比上年末增加5178人;人口性别比为105.7;全年出生人口10212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5,出生率为12.4‰;死亡人口5741人,死亡率为7.0‰;自然增长率为5.4‰。 表6 2007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年末数 比 重(%) 常住人口(万人) 65.01 100.0 其中:城镇人口 22.54 34.7 农村人口 42.47 65.3 户籍总人口(人) 827487 100.0 其中:非农业人口 179230 21.7 农业人口 648257 78.3 其中:男性 425289 51.4 女性 402198 48.6 其中:18岁以下 150670 18.2 18-35岁 214730 25.9 35-60岁 338235 40.9 60岁及以上 123852 15.0 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8776元,比上年增加3870元,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86元,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29元,比上年增加841元,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4.1%。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422元,增长8.5%;人均家庭经营性收入2690元,增长32.3%;人均财产性及转移性收入217元,增长50%。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95台,固定电话90台,移动电话62台,洗衣机47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