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九、镇域经济 全区一类镇街完成工业总产值234.76亿元,同比增长46.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6.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14亿元,增长28.9%,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7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增长26.3%,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3.6%;完成镇级地方财政收入4055万元,下降1.5%,占全区镇级地方财政收入的61.2%;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863元,增长19.8%。二类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2.88亿元,同比增长41.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9亿元,增长43.9%,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13.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4亿元,增长25.6%,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2%;完成镇级地方财政收入1473万元,增长36.3%,占全区镇级地方财政收入的22.3%;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593元,增长19.7%。三类镇完成工业总产值4.27亿元,同比增长33.6%,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6亿元,增长36.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7.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增长24.8%,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2%;完成镇级地方财政收入1095万元,增长17.7%,占全区镇级地方财政收入的16.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954元,增长20.6%。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中等职业学校6所,普通中学55所,小学495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各类学校专任教师8942人,其中小学4235人,中学4067人,职业中学607人,特殊教育33人。全年各类学校招生4.95万人,在校学生18.82万人,毕业生4.28万人。其中,职业中学招生0.95万人,在校生2.44万人,毕业生0.44万人;普通中学招生2.53万人,在校生7.14万人,毕业生2.18万人;小学招生1.47万人,在校生9.22万人,毕业生1.6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44万人。全年高中毕业升入普通高等院校6064人,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8015人,升入中职6783人,初升高升学率97.5%,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年开发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项,重庆市重点新产品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60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户,新创重庆名牌产品3个,复评产品5个。全年完成新产品产值80.48亿元,同比增长76%。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有文化站26个,艺术表演团体52个,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各1个,电影放映队52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座,电视差转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6.5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2%。年末馆藏图书26.8万册,馆藏档案18.9万卷。全年销售图书14.5万册,音像制品9万盒,出版江津报260期,发行390万份。全年共组织综合性文艺演出59场,电影晚会6442场,广播电视台共制作节目270小时,上送外宣新闻367条(次)。 年末全区卫生机构210家,其中医院、卫生院38家,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防治控制中心1家。卫生技术人员299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90人,注册护士685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580张,其中区级以上医院1521张。全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农民103.19万人,参合率为94.95%,当年筹集到位基金 9224万元,获得医疗补偿农民 185.17万人(次),补偿额9212万元(含历年家庭帐户基金支出144万元),参合农民受益率为 179.5%。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3444 例,报告死亡17 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33.08 /10万,死亡率1.15 /10万。全年甲、乙肝疫苗接种5万、0.94万人(次),卡介苗接种率100 %,流脑、乙脑接种率90.95%、92.38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9.7%,新法接生率99.5 %,住院分娩率93.7 %,婴儿死亡率8.1 ‰,孕产妇死亡率47.1/10万。 全区各类体育场地495个,其中:体育系统6个,教育系统402个,其他系统87个。体育人口56.17万人,占总人口的37.8%。全年共举办各类体育比赛90场(次),参赛运动员1.5万人。在全市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中获金牌24枚、银牌16枚、铜牌19枚。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27.51万人,比上年增加1.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8.6万人,增加2.88万人,城镇化率53.8%,比上年末提高1.8个百分点。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48.65万人,比上年增加0.9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02万人,农业人口108.6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1.77万人,其中男性0.91万人,女性0.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1:100(以女性为100)。当年死亡人口0.98万人,其中男性0.6万人,女性0.38万人,死亡率为6.6‰。当年迁入人口1.55万人,其中市内迁入1.1万人,市外迁入0.45万人。当年迁出人口1.45万人,其中迁往市内1.14万人,迁往市外0.31万人。全区常住已婚育龄妇女18.98万人,其中年内初婚女性0.72万人;无孩妇女1.18万人,一孩妇女14.56万人,二孩妇女3.11万人。当年常住人口合法生育率为88.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8‰。 2008年人口数及构成 单位:人 指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区总人口 1486479 100.0 其中:男性 774552 52.1 女性 711827 47.9 其中:18岁及以下 257465 17.3 18-35岁 296835 20.0 35-60岁 667030 44.9 60岁及以上 265149 17.8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8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5411元,比上年增长1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8%。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1%,比上年下降0.3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3.5%,比上年下降0.7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8.5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平方米。 改革开放30年主要年份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速度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1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5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9.26万人,增加0.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02万人,减少1.8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8.2万人,增加0.7万人。全年征收养老保险金48587万元,增长74%,医疗保险金11811万元,增长5.4%,失业保险金1477万元,增长5.3%,工伤保险金1178万元,增长49.5%。支出养老保险金43702万元,增长36.6%,失业保险金1331万元,增长28.6%,医疗保险金10863万元,增长34.6%,退休人员人均医疗费2036元,增长29.3%,工伤保险金842万元,增长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