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环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9 庆阳市环县统计局

2007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五十年一遇的严重干旱之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目标考核为动力,努力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再上新台阶,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呈现出发展提速、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活力增强、又好又快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11.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6亿元,下降24.5%;第二产业增加值 5.40亿元,增长40.3%;第三产业增加值3.74亿元,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3446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3%,与上年相比,下降7.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6%,增长6.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33.1%,下降1.2个百分点;一、二、三产比重为20:47:33。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6.4万亩,同比下降4.5%;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36.86万亩,比上年增加11.31万亩,增长8.8%;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1.85万亩,同比减少15.4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3.76万吨,下降56%;由于2007年环县遭遇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粮食平均亩产仅 27.5公斤,人均产量108公斤。油料产量8071.9吨,比上年减产10775吨;蔬菜产量2.51万吨,同比增长62.9%。

当年完成造林面积6.1万亩,比上年增加4.25万亩,增长229.73%。

年末大家畜存栏12.94万头,同比增长2.62%;生猪存栏6.01万口,下降1.64%,当年出栏6.79万口,下降0.29%。全年肉类总产量12590吨,同比增长1.37%。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1%;农村用电量8009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用实物量10.93万吨,年末有效灌溉面积7.45万亩; 保证灌溉面积4.37万亩;水平梯田99.22万亩,本年新增3.40万亩;地膜使用量269.23吨,同比下降21.2%,农药使用量100吨,同比下降13.3%。

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159万元,增加值23627万元,同比下降24.5%。

三、工业

全年工业完成增加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39.5%。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489万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29.4%。限额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7507万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27.3%。油田工业实现增加值4.02亿元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36%。主要产品产量为:原油 14.02万吨,水泥18万吨。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7年全县共开工建设50万元以上项目113个,累计完成投资130734万元,占当年计划93572万元的139.71%,同比增长67.8%。除甜木公路外,全社会累计完成投资97048万元,同比增长27.8%;在重点项目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5284万元,占年计划102000 万元的142.44%,同比增长74.8%。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24206万元,同比增长8.1%;第二产业完成52961万元,同比增长 142.6%;第三产业完成68117万元,同比增长75.2%。按城乡投资分:城镇完成113963万元,同比增长101.6%;农村完成31321万元,同比增长17.8%。按构成分组:建筑安装工程完成133575万元,同比增长85.3%;设备工器具购置5554万元,同比增长24.8%;其他费用完成6155万元,同比下降6.2%。全县共签约50万元以上的各类招商引资项目68个,协议引资5.4亿元。组织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9个,完成投资 4.7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招商引资项目23个,完成投资3.2亿元,占任务的156%,资金到位率为63%;启动民资项目66个,完成投资 1.5亿元。

五、贸易、外经、旅游

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亿元,同比增长17%,星级饭店1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16间,同比增长18.36%;出口创汇190.36万美元;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5个。

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境内公路里程738.68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390辆,其中个人汽车340辆;16 个乡镇设邮政分局(所),2个乡镇设代办处,村村有邮件转接点,全县有邮政信箱36个;邮政业务总量300.1万元,电信业务总量295万元;固定电话用户达到9007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304户,乡村电话用户5701户;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电话普及率为2.58部/百人。互联网络用户172户,同比增长11.6%。移动电话年未用户数17015户,同比增长65.87%。

七、财政与金融

全年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688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8.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110万元,同口径增长6.48%;上划省级1027万元,同比增长60.7%,上划中央1551万元,增长1%。在地方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639万元,增长8.5%;非税收入完成1279万元,增长 17.0%。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累计57790万元,,增长162.68%。其中,包干支出35948万元,增长32.5%;专项支出35306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86万元,上解支出46万元,收支相抵后,当年财政结余1000万元,财政累计赤字7462万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2300万元,同比25.89增长26.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900万元,比年初增长21.26%。各项贷款余额50200万元,下降10.24%。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78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553所,职业中学1所, ,幼儿园17所。共有专任教师2773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915人,小学专任教师1858人。共有中小学在校学生78067人,其中普通中学 27210人,小学5085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初中升学率99.2%,高中升学率87.1%。

全县有体育场馆1个,剧场影剧院5个;图书馆馆藏总量3.70万册;年末共有各种卫生机构24个,实有病床位420张,卫生技术人员421人,其中执业医师307人.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乡乡有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目前,全县有电视转播台20座,电视发射台20座,农村“村村通”工作成效显著,电视覆盖人口 26.04万人,覆盖率为78.2%。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34.9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2.5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3.29%。根据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7年末我县常住人口为33.4万人,自然增长率为7.7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90元,增长14.7%,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91元,增长9.3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212元,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89元,增长15%;农村彩电普及率49%;农村贫困人口12.59万人。

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4385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和离退休人员306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8500人,同比分别增长10%、109% 和4.9%。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191人,同比分别增长6.29%;农村低保已保5.31万人。27.29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