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民乐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9 张掖市民乐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战略,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财政增税、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壮大工业园区实力,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强化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县域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6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亿元,增长5.83%;第二产业增加值3.28亿元,增长19.61%;第三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11.4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18亿元,增长11.3%,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我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42.4:26:31.6,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持平;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5207元,增长11.1%。。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基础较差,项目建设融资渠道狭窄,经济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加快发展的步伐。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规模小,附加值低,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仍比较缓慢。三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薄弱,工业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有限。

二、农业

农村经济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县种植业继续保持增长。2005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6.44万亩,比上年减少1.5万亩,下降1.75%。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3.25万亩,增加4.6万亩,增长9.45%;粮食总产量20.46万吨,增长9.52%。油料总产量2.47万吨,增长8.84%。

林业生产持续进步。全力实施了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西山绿化、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等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2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1万亩,重点防护林人工造林2000亩。补植补栽13.43万亩,当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3.75万亩,其中封滩育林2.5万亩,封沙(滩)育林1万亩。完成义务植树45万株,四旁植树21.3万株,当年新育苗889亩,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林业跨越式发展步伐,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3.31%。

畜牧业生产较快增长。2005年,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3414吨,比上年增长10%,其中猪肉、牛肉和羊肉分别到9506吨、330吨和2912吨,分别增长9.96%、10.0%和9.64%。牛奶产量3628吨,绵羊毛产量561吨,分别增长22.25%和4.90%。全年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13.58万头、0.33万头、19.41万只和53.84万只,增长10%、9.9%、9.7%和9.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5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6.1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农用拖拉机2.87万台,增长2.5%;化肥施用实物量7.4万吨,增长3.31%;塑料薄膜使用量152.9吨,下降5.6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4.56万亩,增长1.5%。

三、工业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县全部工业企业1117(包括个体工业)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5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87亿元,增长25.39%。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8136万元,增长33.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312万元,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3%。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47137万元,增长24.4%,实现利润总额1551万元,增长9.6%,实现利税总额5907万元,比上年增长5.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04万元,与上年相比,投资总量增加4344万元,增长9.43%。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完成39350万元,比上年增长63.28%;农村投资完成11054万元,下降49.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7472万元,下降19.9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3073万元,增长32.51%;第三产业投资完成29859万亿元,增长11.17%。房地产业投资完成2465万元,下降45.6%。

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以城区道路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规划、建设、经营、管理全面发展。编修完成专业市场和集镇规划。完成城区供水扩建、县标北路改造和县府东西街、解放南北路、北环路东段铺油罩面等工程。电力大厦、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一中教学楼、学生餐厅等一批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3平方公里,完成了中心广场、世纪嘉园、世纪大道、入城口三角带的绿化任务,共栽植各类风景树种4602株,花灌木978株,种植草坪25436平方米、各色草花10882平方米,城区建成绿地面积23.08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6.94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面积达16.0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81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19.06%,比上年提高了0.26个百分点,城市环境保护和措施进一步加强。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保持稳步增长。年末全县汽车拥有量1212辆,其中载客汽车492辆,载货汽车720辆。营运汽车拥有量964辆,完成客运周转量1153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货物周转量816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3%。

邮电通讯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138万元,比上年增长8.08%。年末全社会电话用户达63300户,其中:移动电话21631部,电话普及率达到26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29户。邮政业务总量390万元,增长9.7%。全年订阅报纸167.86万份,杂志7.1万份。

旅游事业健康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接待海内外游客17.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达267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

六、贸易经济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3%。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22525.6万元,增长10.36%;县以下零售额11685.9万元,增长15.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939.8万元,增长12%;餐饮业零售额3084.6万元,增长15%。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3058户,从业人员9156人,注册资金14059万元。

消费领域价格小幅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衣着价格上涨6.1%,医疗保健价格为99%,同比下降1%;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4.7%;居住价格上涨1.6%。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