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白银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坚持“科技兴业,工业立区,服务城市,致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总体要求,开拓进取,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地区生产总值6912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000万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19444万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250792万元,增长12.87%。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04%、60.68%和36.28%。 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31208人,比上年末增加3050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7749人,个体、私营企业就业2329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与上年末持平。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增长1.4%,服务项目价格比上年下降0.2%。 二、农业 2005年,全区继续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的的城郊型农业,初步行成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96967亩,比上年下降2.5%,粮食总产量达2468.8万公斤。其中夏粮总产量达1102万公斤,秋粮总产量达1366.8万公斤。 全年蔬菜播种面积为30260亩,蔬菜总产量达17708万公斤,比上年增长4.73%;油料总产量达11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倍;水果总产量达4007万公斤,比上年增长近2倍。 畜牧业与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达595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5%;鲜奶总产量达348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4.3%。水产品产量达92万公斤,与上年持平。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73239千瓦,农村共拥有拖拉机406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4台,小型拖拉机4010台,农用载重汽车358辆,农用机动三轮车2091辆,农用水泵540台,全年化肥实物量17798吨,农村用电量9031.9万千瓦时。 三、工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0829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3991万元,增长25.3%;限额以下工业增加值26838万元,增长16.3%。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4989.9万元,比上年增长26.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969万元,比上年增长31.9%。按城乡分,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347万元,增长43.6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61万元,下降30.86%。按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71.65%,更新改造投资完成8602万元,下降15.32%,房地产投资完成7561万元,增长42.66%。 五、商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3284万元,比上年增长12.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69494万元,增长9.25%,其中限额以上60598万元,增长25.04%;限额以下108896万元,增长2.0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1704万元,增长16.21%;其他行业零售额12086万元,增长71.38%。 六、教育、科技、文化、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全区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21所,小学60所。普通高中招生3700人,年末在校学生10222人,初中招生4373人,年末在校学生1373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321人;小学招生3401人,在校学生22607人,小学专任教师1561人;幼儿园26所,在园人数4506人。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筛选引进各类农业新品种55个。其中:蔬菜新品种有彩椒、尖椒、茄子、黄瓜、番茄等37个;林果有番木瓜、大樱桃、香枣等18个新品种。全区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白银市第二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我区的11项作品分别获得一、二等奖,两项作品获省级奖励。 文化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将40000多册图书充实到乡镇、街道、社区图书站室,举办各类文体、艺术培训班15期;积极开展“甘肃省文化先进社区”、“甘肃省省级示范村书库”的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小康文化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精心组织“文化三下乡”和元旦、春节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6个,床位1896张,卫生技术人员175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06人,注册护士726人。在全部机构中,医院10个,床位1669张,卫生技术人员1393人。 七、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总人口为278960人。全年出生人口2355人,出生率为8.46‰;死亡人口943人,死亡率为3.39‰;自然增长率为5.07‰。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比上年增长4.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28元,比上年增长9.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3.4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7%。 注: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文化统计数据为区属及以下,其他均为辖区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指标采用公安局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