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金川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区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借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区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一、综 合 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启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得较好成效。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初步统计,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2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亿元,增长3.82%,第二产业增加值17.29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7.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簿弱,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企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企业经营因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慢,规模小,比重低;财政增收乏力,保障能力不足;城乡就业压力增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城市管理缺乏规范性,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 业 2000年,在遭受干旱、病虫害、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困难条件下,全区上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狠抓了节水抗旱、种子工程、莱篮子工程、生态林网建设和小康住宅建设等各项措施的落实,从而使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保涛了稳定发展。种植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经济及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 62.3 %和37.7 %调整为57.9%和42.1%。 林业生产成效显著,退耕还林(草)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584亩,其中:防护林完成5988亩.当年零星(四旁)植树8.18万株.新育苗面积257亩,幼林抚育面积6024亩。退耕还林还(草)面积3787亩.其中:退耕还林300亩。 畜禽养殖业持续发展。钱年新发殿各类规模养殖户310户,特种养殖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建、维修渠道62.5公里,配套低压管灌2050亩。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3.53万千瓦,增长9%;农用拖拉机6715台,增长6.4%化肥施用量(折纯)4610.22吨,下降4.4%;农村全年用电量4898.46万千瓦时,增长0.6%;机电井数量达707眼,增加11眼。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2.97亿元,增长13%,非国有完成2.68亿元,增长10.5%。工业产品效率达98.5%,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区属工业企业以转机建制,搞活增效为目,采取破产、出售、租赁、联营等多种措施,加快了企业的民营化进程,增强了发展后劲,全年实现增加值0.37亿元,增长7.9%。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回升。通过落实扭亏脱困目标责任制,加强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实施"债转股"等措施,使企业一举扭亏为盈。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71亿元,增长1.8倍。 建筑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1.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全区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10个,年内施工工程项目308个,竣工工程117个,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47.33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3.6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76万平方米,减少8.14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全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资6.9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5亿元,增长20.2%,更新改造投资2.76亿元,增长59.5%其他投资1.64亿元,增长68.5%。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区新建小康住宅257户,农村初级电气化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市区集中供热,防风固沙,垃圾处理,白家咀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区属单位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8项,协议、合同资金3.35亿元,到位资金0.4亿元,六成项目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3.69亿元,增长61.8%,餐饮业0.43亿元,增长16%,其他零售额1.39亿元下降19.4%市场物价保持平稳。2000年,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9.9%下降0.1%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2%,增长0.2%。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中有增。全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5423.2万元,比上年增长4.3%;财政支出6260.6万元,增长.4%。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1.25亿元,比上年增加7.51亿元,增长22.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2.43亿元,比年出增加1.09亿元,增长5.1%各项贷款余额为19.78亿元,下降幅度较大。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学技术开发取得新的成果.全区实施科技项目69项,其中:农业项目34项.工业项目23项.其他项目12项,项目经费支出165万元。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00年,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13064人,增长 7.1%;小学 40所,在校学生17168人,下降3%;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数4526人,学龄儿童人学率100%。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文化事业机构达77个,从业人员368人。广播电台1座,节目套数3套,每日播音时间10小时20分,拥有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功率3千瓦,调频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功率0. 05千瓦,广播覆盖率89.63%。拥有电视台1座,发射总功率1.75千瓦;有线电视台1座,用户2.18万个,用户网络总长324公里.电视覆盖率76.68%;拥有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系统19座.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00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3个,拥有床位984张,比上年均长2.7%,卫生技术人员1465人。其中:农村卫生院2个,床位41张,卫生技术人员33人。 八、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显著捉高。据抽样词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04元,比上年增长11.7%,人均消费性支出5840元,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人3216元,增长6.8%。市区人均居住面积10.6平方米,增加1.05平方米,农民人均房屋面积36平方米.增加2.5平方米. 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年共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5.6万元,其中城市发放116.3万元,农村9.3万元.保障对象24819人(次)。为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3.6万元,养老保障全19.2万元。"结队子帮扶贫困户107户.各项帮扶折合资金5.2万元,发放该实救济款55.4万元,大部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