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志丹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延安市志丹县统计局

我县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积极组团参加“西恰会”、“农高会”、“厦恰会”等招商引资活动,累计引进项目12个,引进资金1.32亿元,到位资金1.02亿元。2006年,我县新增个体工商户560户,私营企业65户,新增注册资金4636万元。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2006年,我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2.3亿元,同口径相比,比上年增长49.2%。人均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一万元,达16648元。地方财政收入为9.5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工商税务收入为3.6亿元,比上年增长54.3%。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为7156元。财政总支出达8.84亿元,占年预算5.5亿元的160.37%,比上年同期增长54.39%。其中基建完成2.37亿元;农业支出完成1.51亿元;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完成1.34亿元;抚恤及社保完成3883万元;乡镇级完成1.12亿元。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存款大幅度增长。2006年,我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8.95亿元,比上年净增9.37亿元,增长47.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136亿元,比上年净增1.46亿元,增长15.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有所回落,为16.68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22%。金融机构现金收入为68.46亿元,比上年净增15.4亿元,增长29.1%。其中商品销售收入为2.04亿元,增长17%。金融机构现金支出为75.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工资性支出为5.67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0.3%。货币投放为7.49亿元。

保险业良性发展。2006年全县保险费收入达2477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778万元,增长17.9%;人寿险保费收入699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1009万元。

八、教育、文化、体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学校194所。其中小学185所,中学9所。在校学生28960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6645人,中学在校生12315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7.4%,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我县有文化事业机构19个,其中乡镇文化站12个。村级文化室58个。年内全县开展了一系列大型群众性文艺活动,成功举办了贺新年、闹元宵秧歌汇演;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颂歌献给党”大型歌咏比赛,共有18支代表队参赛;圆满完成了《红都颂》大型综艺晚会的排演工作,为隆重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对全县12个乡镇进行了历史文物征集,共征集铜器、瓷器、铁器、陶器、骨器、碑刻等各类不同历史文物213件;赴北京、西安、延安、洛川及各乡镇征集电台、八仙桌,太师椅、大刀等革命文物256件。

体育工作丰富多彩。我县的运动员参加了延安市第四届少儿体校运动会。分别获全市田经第八名,举重男队第三名,女队第五名,射击第九名,国际跤第六名,古典跤第六名,跆拳道第九名的好成绩。

9月下旬组队代表延安在宝鸡参加了乒乓球比赛,获优秀组织奖。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年末全县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15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10人,卫生机构床位374张,其中乡镇卫生院95张。婴儿死亡率为18.36‰,比上年减少了2.6个千分点。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200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6年我县常住人口为13.45万人。出生率为10.99‰,死亡率为6.22‰,自增率为4.77‰。

据公安户籍人口年报,2006年末全县居民共有40561户,总人口1340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923人。男性为70659人,男女性别比为,男︰女=1︰0.91。出生660人,死亡108人,总人口比2005年末增加了145人,增加率为1.1‰。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06年, 我县职工年均工资为17324元,比上年净增697元,增长4.2%。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年均工资为17996元,比上年净增124元,增长0.7%;集体单位职工年均工资为6800元,比上年净增2180元,增长47.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650元,比上年净增1773元,增长25.8%。农民人均纯收入2481.1元,比上年净增211.1 元,增长9.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06.5元,比上年增加95元,增长4.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6元,比上年减少127.56元,下降4.3%。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长,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8309元,比上年增长15%。

社会保障工作日益完善。2006年,我县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10988人,比上年增长28.2%。城镇已参加养老保险10864人,比上年增长6.3%;农村参加养老保险1616人。城镇已参加失业保险6715人,比上年增加10.1%。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6662人,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已参加低保12380人,比上年增长17.5%。社会保障率为36.6%。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我县常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0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评估数;总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为公安年报数;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现行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5、工业总产值指标及速度均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