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韩城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渭南市韩城市统计局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科学技术队伍不断扩大,全市共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817人,科技产业化进展加快,科技示范园建设、科技培训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 果,全年共组织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0多场次,展出科普展板100余块,发放科普书刊、资料20余种,达5万余册,培训人员达9200余人次,有力地提高了 全市劳动者的技术素质。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高考上线人数为4573人,比上年增加141人,其中本科上线人数3240人,位居渭南前列;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发展,教 育质量稳步提高;年末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3466人,比上年下降6.2%其中高级中学12332人,下降4.8%,初级中学21134人,下降6.9%。 农村基础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危漏校舍改造收到显著成效,全市实施危改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1152余万元,完成建筑面积16155平方米,“两免一补 政策,落实到位,全市共减免了46181名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杂费948.9万元。全市小学在校学生为31124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学龄入 学率达到100%,特殊教育在校生3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7971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 化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6个,当年新购图书1200册,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l1.4万册,司马 迁图书馆实行开架借阅,全年图书流量113千册次,入馆读者85千人次年未有线电视用户已发展到51739户,较上年增长10.8%。广播覆盖率达 99.1%’电视覆盖率达99.5%。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医疗条件不断改善。2007年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得到较大加强。全市年末医院、卫生院已发展到33所,医院、卫生院床位达1203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94人,其中医生817人,卫生防

疫人员106人。

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先后举办了迎奥运体育健身表演活动和“三立商城”杯羽毛球锦标赛、机关工委系统职工篮球锦标赛、第四届全市职工保龄球大赛及 迎奥运“秦虎”杯足球锦标赛,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全市门球锦标赛及政府机关运动会,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保事业稳步发展。全市设有独立的环保管理机构1个,环境监测站1个,监测人员l8人。环境监察大队1个,执法人员46人,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 得到较好治理。环境保护得到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效,全年共关停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9家11条焦化生产线及3家4座水泥立窑,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 97.46%,全年共完成污染治理项目24个,完成投资18299万元,主要污染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2007年,我市有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39124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4.1%。

2007年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全面下降,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4起,比上年下降43.3%,死亡47人,下降21.7%。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成绩显著。全市计划生育率99%,人口出生率8.7‰,死亡率4.36%o,自然增长率4.34%o。

年末全市总户数120362户,户籍总人口390160人,其中农业人口193442人,城镇人口196718人,其中女性188524人,性别比为107:100(以女性为1OO,男性与女性的比例)。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69元,较上年增长20.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629元,增长10.7%,农民 人均纯收入3213元,增长28.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99元,较上年增长17.1%,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2075元,较年初增长 7.9%。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43998人,比上年末增长3.4%,职工工资总额81024万元,增长22%,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418元,增长17.8%。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72平方米,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87平方米。

社会治安不断好转,全年民事案件立案数l133件,犯罪人数260人。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年末各类职业介绍所发展到近30家,新增就业和再就业4100余人,登记失业3284人,失业率3.5%,比上年下降了O.1个百分点,全市有1618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全市有58237

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22724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35189人参加了失业保险,239036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79%,4602人享受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207人享受了农村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市共有规范的社会福利院2所,社会福利床位49个,城镇建立各种服务设施100余处。

注:l、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口数为公安户籍数,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按新标准划分。

附表一:

产量名称计量单位绝对额比上年+-%

一、农产口产量   吨

1、粮食   吨    89221    -6.7

夏粮   吨    43707    -12.3

秋粮   吨     45514    -0.5

2、棉花   吨    66    -17.3

3、油料   吨    586    -33.4

4、水果   吨    66242    -10.1

5、蔬菜   吨    91689    -12.3

6、花椒   吨    15000     20

7、肉类总产   吨    5618    -8.5

8、水产品产量   吨    690      1.5

二、工为总产量

1、原煤   万吨    597     33.2

2、洗精煤   万吨    387     25.2

3、发电量   亿千瓦时    95.8     26.3

4、棉纱   吨    3144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