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永寿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咸阳市永寿县统计局

2005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县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富民强县总目标,突出重点,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使我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显著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明显扩张,发展速度保持较高水平。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01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7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478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1%;第三产业增加值2561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三次产业比重为42:21:3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3597.4元。

劳动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劳务经济取得可喜进展。“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新增就业再就业人数8763人,实现劳务输出8.3万人(次),人均增收460元。2005年全年累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4349人,培训输出人员13214人(次),仅此一项,全县累计增收12000万元,人均增收637.4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农民增收、增效压力较大,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农民人均收入总量小;工业企业总体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尖锐。

二、农业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随着取消农业税及继续实行粮食直补等各项富民政策的落实,农业发展持续向好。200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960万元(现价,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6.56%,其中:农业总产值37792万元,同比增长13.53%,林业产值2405万元,同比增长33.17%,牧业产值11638万元,同比增长10.48%,渔业产值25万元,与上年持平,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100万元。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为70.04 %,林、牧、渔产值所占比重为26.07%,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重为3.89%。

农业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05年粮食总产量78981吨,是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其中:夏粮53751吨,秋粮25230吨;全县蔬菜种植面积957公顷,同比增长3.57%,蔬菜产量6019吨,同比增长12.25%;水果面积达到16574公顷,水果产量116587吨。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当年造林19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667公顷;在造林面积中:人工造林1900公顷,防护林1053公顷,四旁植树60万株,育苗完成500公顷。截止年底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9.7平方公里,兴修“四田”20320公顷,整修渠道71公里,新增灌溉面积6480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470公顷,解决饮水困难165400人。

畜牧业发展迅猛,各项指标增长较快。全县肉类总产量6394吨,同比增长17.97%,年末大家畜、猪、羊、家禽存栏分别为3.62万头、3.39万头、10.47万只、22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4.3%、5.12%、2.33%。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5年农村人畜饮水、农网改造、乡村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县共有机井254眼,小土井2697眼,集雨窖3940眼,渗灌池3479座,抽水站131座;年末全县实有耕地总资源28178公顷,较上年同期下降0.4%。

三、工业、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

工业生产发展迅猛,成为拉动全县经济的核心力量。2005全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74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43%,其中规模内及国有工业总产值194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74%,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0800万元,同比增长-10.23%;在规模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4380万元,重工业产值155642万元。规模内工业完成销售产值18311.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0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取得较快增长。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发电量、软饮料、电石均比上年增长。

建筑业平稳发展。2005年全县建筑施工企业2户,完成施工产值75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5%,房屋施工面积12850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2850平方米。

固定资产保持高速增长,二产投资加大。全年共签约合同项目14个,合同引资6.3亿元,到位资金3.1亿元,分别增长12.4%和5.5%。其中,总投资1.52亿元的咸阳安德利果蔬汁生产线项目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生产、当年见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000万元,同比增长68%,其中:城镇建设投资38502万元,同比增长16.5%;农村投资29498万元,同比增长479.5%。城镇工矿区投资2565万元,同比增长0.1%。二产投资35510万元,占到全社会总投资的52.22%。

四、交通和邮电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6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8%;电信业务总量590.7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49%。全县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4754户,住宅电话用户12633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9339户,移动电话用户15000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426户。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餐饮市场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9%,其中县的零售额19373万元,县以下零售额14630万元;在零售额中,限额以上零售额3923万元,限额以下零售额6150万元,个体经济零售额19782万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865万元,餐饮业零售额3978万元,其它行业零售额159万元。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同口径稳步增长。全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5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9%,其中:工商税收完成757万元,较上年增长30.3%,专项收入完成18万元,较上年增长-77.22%,其他收入534万元,较上年增长11.44%。全县财政支出1095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2%,其中农业支出441万元,科学支出49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4473万元。

金融业稳健运行。年未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276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8.79%,各项贷款余额3003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9.62%,全年银行现金收入19.4亿元,现金支出19.63亿元,货币净投放0.23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县2005年承保额达931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62%,其中财险66264万元 ,寿险26860万元。在财险中农业险为17万元,全年保费收入1955万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69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586万元,全年各费赔款409万元,其中财险赔款267万元,寿险赔款14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