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永寿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04年我县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9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12%,占年度预算1848.6万元的103.81%,其中:工商税收完成908.9万元,较上年增长3.87%,增收33.9万元,农业各项税收436万元,较上年增长13.25%,增收51万元,专项收入完成79.1万元,较上年增长24.37%,增收15.5万元,其他收入479.2万元,较上年增长39.55%,增收135.8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完成15.8万元。全县财政支出937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8%,其中支农支出374万元,林业支出201万元,水利气象支出193万元,科学事业费支出3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3768万元。 金融业稳健运行。年未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83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4.6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147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0.8%,各项贷款余额2739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52%,其中农业贷款1093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1.34%,,工业贷款1479万元,乡镇企业贷款3344万元。在各项贷款中,短期贷款17076万元,中长期贷款10321万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县2004年承保额达337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26%,其中财险13007万元 ,寿险20723万元。在财险中农业险为22.4万元,全年保费收入1463万元,其中财险保费收入313万元,寿险保费收入1150万元,全年各费赔款247万元,其中财险赔款142万元,寿险赔款105万元。 七、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体育 科技事业紧紧围绕支柱产业和骨干项目取得了新的进展。年内共举办各类培训班82场(次),推广实用技术8项,接待咨询群众5000人(次),解答疑难1200例,书写标语口号600多条,挂图96张,制作宣传板面165块。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04年,我县“科教兴县”步伐明显加快,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初中、小学巩固率分别达到99.5%和65%以上;2004年全县高考本科上重点线人数首次突破200人大关,录取大专以上学生1847人,其中本科839人,专科1008人;普通中学数14所,小学数128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4183人,小学在校学生25995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989人,小学专任教师1556人。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未,全县共有医院、卫生院18所,卫生技术人员394人,其中医生182人;拥有病床380张。 文化、体育、旅游事业更加繁荣、活跃,2004年我县文化市场不断净化,群众文化生活十分丰富活跃,随着世纪广场的建成,广场文化日益增强。全年文化下乡、文体进社区活动共为群众义务演出戏曲137场,放映电影232场(次),发售科技书籍370本;举办美术、音乐、书法、舞蹈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2100多人;全年共创作文学艺术作品190多篇(首),在市以上刊物发表82篇(首),其中,报告文学《翠屏山下创业人》获全国经贸委、人民日报社联合征文一等奖,国画《梅花》获陕甘宁泾河流域书画展览一等奖,我县获陕西省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达标县。全年先后举办了元宵灯迷晚会,对春联大赛;“五一”职工篮球赛;“七一”专题文艺晚会;参加了陕西省第四届青少年体校重点项目运动会,咸阳市老年门球赛,咸阳市旅游戏曲小品调演。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4年计生工作全面推进,计生质量指标明显提高。全县计划生育率为96.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以内,出生人口1564人,出生率为8.51‰,死亡人口1050人,死亡率为5.71‰。全县年未总人口为187860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8084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在收入结构中,人均劳务纯收入551.05元,种植业人均纯收入444.45元,牧业人均纯收入105元,农民家庭兴办二、三产业人均纯收入113元,转移性人均纯收入27.5元,财产性人均纯收入21元。 全县年未共有在岗职工10081人,比上年同期上升3.03%,其中国有8500人,集体766人,其他817人;年未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443.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4%,其中国有5734.4万元,集体372.6万元,其他336.5万元;全县职工年均工资639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未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190人,基本养老保险9510人,基本医疗保险7194人,全年共为612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330万元,为244名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证金153.35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153.35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全县共发放救济粮125.4万斤,发放救灾救济款21.22万元,发放救济衣被946套(条),捐赠1.15万件棉衣、棉被,解决了3916户18854人的生活困难,向809户2012人发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 扶贫工作成绩显著,全县全年共投放137万元新增扶贫到户款,扶持1861个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移民搬迁148户,扶贫工作重点村建设新建11个,续建12 个。 注:1、GDP、农业和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人口数为公安部门数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计生率为计生局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