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岐山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宝鸡市岐山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和高点起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并经市统计局评估,全年生产总值达到51001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363万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315140万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33516万元,增长12.3%。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61.8%、26.2%。

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工业企业扭亏速度慢,经济效益不够理想;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存在。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6年,全县人民继续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577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2%。其中:农业产值78025万元,增长13%;林业产值742万元,增长18%;牧业产值32172万元,增长20.3%;渔业产值827万元,增长18.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13万元,增长7.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9.64万亩,粮食总产30.05万吨,年未果园面积10.83万亩,水果总产量11.06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改善。2006年,我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力度,粮食实行直补,大型农机具发放补贴,有力地保障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全县地方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463万元,比上年增长27.2%,完成了岐蔡公路和张强公路改造,建成通村水泥路44条113.8公里,砂石路31条103.9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

2006年,乡村企业持续发展。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1176801万元,比上年增长9%;营业收入1115858万元,增长8.8%,其中农村工业总产值6806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县辖区内完成工业增加值27334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3%,占生产总值的5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1339万元,增长27%;其他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2001万元,增长6%。年内全县工业完成总产值808449万元,比上年增长13.8%。按隶属关系分:县及县以上工业总产值127813万元,增长36.4%;乡及乡以下工业总产值680636万元,增长10.3%。

企业效益有所回升,亏损面下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户,其中亏损企业12户,亏损面为30.8%,亏损金额6067万元,比上年减亏532万元;县及县以上工业企业23户,其中亏损企业11户,亏损面为47.8%,亏损金额5579万元,比上年减亏901万元。

建筑业快速增长。2006年,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1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5556万元,比上年增长1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我县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拓宽引资渠道,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3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479万元,增长3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5521万元,增长54%。全县城镇新增固定资产98322万元,是上年的2.4倍。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37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完成货运量105万吨,货物周转量2037万吨公里;完成客运量47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200万人公里,分别增长84.3%和34.8%。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518.7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9公里。年末全县营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550辆,其中载客汽车504辆,载货汽车706辆。

邮电通信业较好发展。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9000户,年内新增电话用户839户;移动电话用户12.6万户,年内新增4.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6部/百人。全县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3000户。

六、商贸、旅游

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8007万元,比上年增长28.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12729万元,增长27.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5278万元,增长33.9%。按地区分,县的零售额63390万元,增长29%;县以下的零售额74617万元,增长28.8%。

旅游业稳步发展。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周礼坊一期、周公庙古建筑维修全面完成,旅游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全年接待游客8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3.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1%、36.4%。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450万元,同比增长30%。地方财政支出28900万元,同比增长50.7%。其中:农业支出463万元,增长27.2%,教育事业费支出8432万元,增长15.0%。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加。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312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6849万元,增长16.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556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4506万元,增长2.4%。年内各类银行累计现金收入845084万元,支出874303万元,收支相抵后全年净投放货币29219万元,比上年减少投放2672万元。

八、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和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成了14所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青少年活动中心、蔡中实验综合楼竣工投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经费保障政策,教育基础得到巩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岐山中学被命名为省级标准化高级中学。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5所,专业任课教师2468人,在校学生41462人;职业中学4所,专业任课教师173人,在校学生3939人;小学192所,专业任课教师2211人,在校学生39089人;幼儿园17所,在园幼儿578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9%,初中升学率74.6%,高中升学率69.1%。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得到繁荣。年末全县共有电影放映单位67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城乡文化站(馆)16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达到3.8万册。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9.51%和99.66%。通有线电视的村达到92个,有线电视播出节目达到45套。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大病统筹,提高报销比例,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9个,其中医院27个,卫生机构拥用床位1302张,卫生技术人员107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85.1%,为77971人报销住院费1258.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