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宝鸡市渭滨区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6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772万元,同比增长17.4%。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96010万元,同比增长13.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4761万元,同比增长29.7%。

旅游产业逐步壮大。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91.8万人,比上年增长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18.3%。

六、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引资额大增。2006年,全区整治和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签约项目数多量大,全年共落实合同项目62个,实现合同引资额25.05亿元,到位资金9.74亿元。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省级教育强区创建稳步实施。投入2193万元,完成20所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建成新晁峪中学、长岭子校新教学楼,完成渭滨中学等4个校园网建设,建配农村中小学微机室50个。2006年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4412人,在校生8731 人。普通高中招生4982人,在校生14287人;初中招生5319人,在校生15712人;小学招生4492人,在校生28858人;小学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童入学率达到100%;在园幼儿(含学前班)10835人。渭滨区共建成省级标准化中学4所,省级示范中小学6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1所。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编制区级科技进步计划项目16项,投入科技三项费206万元。申报省级科技计划2项,申报市级科技计划6项。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专利申请量49件,授权86件。区属民营科技企业达到65户,全年开发新产品12项,成果转化与推广8项,引进新技术10项,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八、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社区服务中心)48个,其中,医院28所,乡镇卫生院8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所,卫生监督机构1所,妇幼保健机构2所。其他卫生机构1个。医院床位数达到2921张,卫生技术人员2707人,其中,执业医师898人,执业助理医师109人,注册护士1011人,儿童”四苗“全程覆盖率达到96.5%,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96.6%,三针全程率80.5%。

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体育工作呈现新气象。全区体育组织和活动站点达到77个,加大了社区体育指导员和体育骨干培训力度,新培训合格人数100余人。全年共向省市直训单位输送苗子30余人。在市”希望之星“运动会上,我区以860分的良好成绩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共获金牌78枚,荣居奖牌榜首位。

九、城市建设和资源环境

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实效。”诚信渭滨“、”文明家园“、”生态家园“等创建活动有序推进,群众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验收。

城市路网日趋完善。完成19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新栽、补栽行道树253株,栽植各类灌木6850株,姜炎文化广场建设,完成投资1300万元。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区饮用水质达标率10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区内无劣五类水质。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二级以上的天数为305天,占全年监测天数的83.6%。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良好。年末全区总人口为404729人,其中:农业人口114114人,非农业人口290615人。人口出生率7.64‰,死亡率3.71‰,自然增长率3.9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51元,同比增长10.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040元,增长12.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418万元,同比增长18.8%,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16541元,同比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3109.2元,比上年增加291.5元,同比增长10.4%。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区享受低保的城市居民5120户12360人,月发放低保金95.2万元,人均月补差标准78元。农村低保589户1517人,已兑现全部保障金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