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武定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认真实施“五大战略”、着力培育“五大产业”、努力打造“五大品牌”,为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现价)126870万元,比上年增加1537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596万元,增长5.90%;第二产业增加值31359万元,增长19.90%。其中工业增加值24946万元,增长9.29%;第三产业增加值42915万元,增长11.00%。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40:26:34调整到今年的41:25:34。 一、农业 2006年,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推广步伐,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全面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优化种植结构,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好收成。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88866万元,比上年增加5862万元,增长7.06%。其中:农业产值35388万元,比上年增长4.30%;林业产值2642万元,比上年增长81.46%;畜牧业产值44596万元,比上年增长7.22%;渔业产值391万元,比上年减3.69%;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5849万元,比上年增长4.04%。 部分农、林作物产品产量虽比上年有所减少,但质量和价值都有很大提高,农业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 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年植树造林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200亩,全县森林综合覆盖率已达49.58%,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畜牧业生产,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把畜牧业发展成我县的支柱产业,增加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大投入,发展重点户和规模化养殖,加强疫情防治。使畜牧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栏率在上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2006年底生猪存栏186074头,出栏267911头,出栏头数比上年增长2.68%,出栏率比上年提高了2.61个百分点达151.48%;大牲畜存栏111540头,出栏48043头,出栏头数比上年增长9.81%,出栏率比上年提高了3.07个百分点达43.08%;山绵羊存栏156311只,出栏160883只,出栏只数比上年增长9.93%,出栏率比上年提高了7.55个百分点达100.49%。家禽出栏3960457只,比上年出栏率减1.52%,肉类总产量38844吨,增长3.89%,禽蛋产量821吨,比上年增长6.49%,蜂蜜产量162吨,比上年减8.47%。全县人均肉、奶、蛋、蜜拥有量达148.9公斤。 全年水产品产量达379吨,比上年减少17吨,减4.29%。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年末常用耕地面积为261199亩,其中:水田101819亩,旱地159380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1136万瓦特,比上年增9.51%,年末拥有农用拖拉机2196台,农用车422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25万亩,比上年增长0.85%;农村用电量2431万度,比上年增长10.9%,化肥施用量(折纯)12073吨,比上年增长16.61%,农膜使用量352吨,比上年增加5.07%。 扶贫攻坚取得新的成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437.9万元,完成34个整村推进。就近搬迁和乡内插花性搬迁安置101户350人,解决了6680人723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解决温饱人口1515人,解决低收入人口7183人。 二、工业、交通运输、邮电 我县的工业企业,由于采取了改制和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正确处理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在销售市场仍然不利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确保产值增加和效益的提高,圆满地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发展目标。年末,全县工业总产值(现价)达87781万元,比上年增长13.86%。其中:国有经济3672万元,集体经济5225万元,股份合作制经济2532万元,个体、私营经济76352万元。个体、私营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比重达86.98%。 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全县共有11个,实现现价产值24079万元,增加值8346万元,利税4404万元。 交通运输、邮电业持续稳定发展。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833公里,126个村委会中已通汽车的125个,占99.20%。数据宽带业务通达11个乡(镇)政府驻地,移动电话网络覆盖13个乡(镇)及交通主干道,全县拥有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3.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3万户。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2110万元,比上年增长35.84%。其中:城镇投资31823万元;农村投资10207万元;房地产投资80万元。 全县竣工房屋面积25.11万平方米,比上年减35.09%,其中住宅面积10.99万平方米,比上年减28.78%。 四、批发零售贸易业 我县的批发零售贸易业由于受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市场一度处于总体需求不足的状态。但经过多方努力,仍使消费品市场商品供应充裕,商品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18万元,同比增长13.6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零售394万元,同比减少32.71%;集体及股份合作商业零售8299万元,同比增长4.09%,私营和个体商业零售19975万元,同比增长20.05%。 五、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工作通过强化税收征管,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开辟税源,优化支出结构,完善乡级财政包干体制,严肃财经纪律,堵塞漏洞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算。全年财政自收收入5732万元,比上年增长16.24%;财政总支出30539万元,比上年增长28.72%。 金融部门严格控制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139469万元,比上年增长22.0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86471万元,同比增长22.40%;各项贷款余额64430万元,同比增长9.96%。 全年保费收入3240万元,比上年增加88.81%;赔付支出金额634万元,比上年减18.09%;赔付率为19.57%,比上年下降25.53个百分点。 六、科技、教育、卫生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来,人们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加强对科技的投入,积极推广各种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认真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年末实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65人,比上年减少64人,减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