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大姚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楚雄州大姚县统计局

大姚县统计局

2007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三乡建设”,认真实施“四大战略”,打牢“五项基础”,培强“六大产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综合实力依然较弱,经济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一、综合

全年县域生产总值(GDP)22033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412万元,增长5.2%,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0457万元,增长17.6%,拉动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1461万元,增长12.5%,拉动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1%、59.0%和28.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46︰28;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7847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7913万元,占GDP的比重为39.9%。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4%。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15.1%,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9%,豆制品上涨6.2%,油脂类上涨34.0%,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7.1%,水产品上涨6.8%,鲜菜上涨10.5%;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1.4%;衣着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7.3%;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0.4%;居住类上涨5.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1.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6.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4.1%。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8.10万人,增长2.2%。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13.03万人,占72.0%,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从事工业建筑业的2.25万人,占12.4%,提高了1.6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2.82万人,占15.6%,提高了0.5个百分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24.0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461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41750亩,比上年增加357亩,增0.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21488亩(不含桑园面积),比上年减少4816亩,减3.8%。其中:烤烟种植面积56197亩,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种植面积16304亩,减少222亩;蔬菜种植面积39830亩,增加124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为74︰26。

全年粮食产量107821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秋粮76350吨,增0.7%;夏粮31471吨,增长0.1%。

表1: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07821 0.5

烤烟 6635 1.5

蔬菜 88803 3.4

油料 2068 -0.5

水果 5789 0.8

核桃 6100 13.4

板粟 2669 14.8

花椒 175 12.4

油桐籽 17 -23.1

松籽 188 0.9

蜂蜜 408 -8.3

蚕茧 866 63.4

水产品 592 14.3

肉类总产量 24506 4.0

大牲畜年末存栏109717头,增0.1%,出栏29234头,增长0.8%;生猪年末存栏179610头,与上年基本持平,出栏202415头,增长4.6%;羊年末存栏210763只,减0.6%,出栏124362只,增长3.3%;家禽年末存栏560003只,增2.3%,出栏687653只,增长6.9%。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9.62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0329.75万瓦特,增长1.4%,其中排灌机械总动力2552万瓦特,增长2.2%。农村用电量3471万度,增长7.7%;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8819吨,减0.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927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国有控股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94455万元,增长20.3%;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4816万元,减13.8%。工业行业实现增加值84896万元,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3819万元,增长20.6%。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5479万元,比上年增长95.4%。其中:实现利润40150万元,增长83.1%;实现税金15329万元,增长137.1%。

表2: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铜精矿含铜 吨 30571 5.6

电解铜 吨 4447 44.9

纱 吨 1193 -24.0

布 万米 69.3 16.9

多色印刷品 万开色令 42.4 95.4

发电量 万千瓦时 4557.1 24.1

供电量 万千瓦时 6338.5 21.7

自来水生产量 万吨 106.5 -12.6

汽车差减速器壳 千套 100.3 100.6

铸件 吨 891 46.1

饮料 吨 493 20.8

糕点 吨 189 -21.3

白酒 吨 1566 -32.4

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5户,完成总产值24142万元,比上年增长48.6%,实现利润1258万元,增长30.8%,实现税金721元,减9.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城镇投资5.8亿元,增长34.7%;农村投资1.3亿元,增124.2%。城镇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4亿元,增长33.3%;安装工程投资0.3亿元,与上年持平。国有单位投资5.8亿元,增长52.6%;非国有单位投资1.5亿元,与上年持平。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440万元,比上年增长37.0%,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860万元,减25.9%。商品房竣工面积16890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2653万元。

五、贸易业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615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分地区看,县级实现27002万元,增长19.5%;县以下实现19612万元,增长12.5%。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实现10831万元,增长16.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实现3177万元,增长24.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35784万元,增长16.6%,其中个私经济实现28494万元,增长16.3%。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占76.8%,与上年持平。

全年外贸出口交货值2398万元。

2006年国内经济合作项目11个,自年初累计到位的县外资资金2.45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县内公路通车里程2603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机动车保有量19956辆,其中营运车辆1774辆;全部车辆中,客车351辆,货车1423辆。全年完成客运量124万人,客运周转量8945万人公里;货运量314万吨;货运周转量5022万吨公里。电话总用户达到73718户,平均每百人持有26部电话,比上年增加3部。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62万元,比上年增长9.0%;电信业务总量3721万元,增长12.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601部,增长3.9%;移动电话用户49111部,增长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