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双柏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楚雄州双柏县统计局

双柏县统计局

(2007年3月25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741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190万元,增长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082万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138万元,增长15.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9.4:17.8:32.8调整为47.8:17.9:34.3。人均生产总值4344元,比上年增长11.6%。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3012万元,增长13.7%,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9.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重点产业实现产值58014万元,比上年增长8.8%,实现增加值30068万元,增长8.1%,其中:粮烟产业实现产值16790万元,增长4.6%,实现增加值9988万元,增长4.3%;林业及林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1411万元,增长11.0%,实现增加值4706万元,增长14.3%;畜牧及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0792万元,增长11.5%,实现增加值10892万元,增长8.7%;绿(特)色食品及加工业实现产值2867万元,增长22.5%,实现增加值1739万元,增长21.5%;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产值6154万元,增长2.1%,实现增加值2743万元,增长3.0%。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类上涨3.0%;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5%;衣着类下降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8.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4%,居住类上涨5.9%。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上涨2.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矛盾依然突出;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5410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农业产值25363万元,增长5.7%;林业产值4693万元,增长2.7%;畜牧业产值20792万元,增长5.1%;渔业产值512万元,增长2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746万元,增长11.6%。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7628亩,比上年下降0.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6225亩,增长0.3%;烤烟种植面积50574亩,增长6%;油料播种面积8907亩,增长2%;蔬菜种植面积38698亩,下降0.6%。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4780吨,比上年增长3.8%。

年末茶园面积17304亩,水果面积15521亩,核桃52844亩,板栗3243亩,花椒7870亩。年内完成人工造林1000亩;生产木材37417立方米,增长12.2%;核桃产量1014吨,增长0.6%;松脂产量849吨,增长18.1%;花椒产量108吨,增长1.9%。

年内生猪出栏159787头,增长5.5%;大牲畜出栏30911头,增长6.2%;羊出栏96289只,增长5.5%。全年肉类总产量20448吨,比上年增长5.7%。年末生猪存栏172745头,比上年末增长2.8%;大牲畜存栏92558头,增长1.1%;羊存栏172728只,增长4.9%。

全年水产品产量495吨,比上年增长21.3%。

全县84个村(居)委会,全部通电、通自来水、通公路,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94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2046万瓦特,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155吨;农村用电量811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96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1541万元,增长1.4%;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产值561万元,增长12.6%;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8762万元,增长3.3%;个私工业实现产值11307万元,增长8.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710万元,比上年增长2.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171万元,实现利润663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11万元。

建筑企业(新口径)完成施工产值3060万元,房屋施工面积43420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2920平方米,实现工程结算收入2721万元,利润152万元,年末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1117万元。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6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5781万元,增长25.9%,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345万元,下降55.2%;农村私人建房投资3536万元,增长3%。在城镇投资中: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6955万元;采矿业完成投资643万元;住宿餐饮业完成投资1780万元;电力及水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7959万元;教育完成531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3958万元;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257万元。

四、商业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38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545万元,增长16%;餐饮业零售额1980万元,增长18.3%;其他行业零售额2113万元,下降4.2%。批发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0448万元,增长7.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16815万元。

五、交通运输、邮政、信息传输服务业

完成货物周转量686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5%;旅客周转量3642万人公里,增长10.5%。年末,全县拥有营运载客汽车151辆,比上年末增长22.8%,客位1625个,增长10.7%,其中:班车64辆,客位1205个;营运载货汽车954辆,增长72.8%,吨位2133吨,增长26.4%。

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27万元,比上年增长21.4%,收发函件55993件,发行报纸4248份、杂志3540份。

信息传输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62万元,比上年增长49.8%,年末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27984部,电话普及率18部/百人。

六、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5079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066万元,增长24.1%;地方财政收入4013万元,增长14.3%。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完成354万元,增长24.2%;营业税完成497万元,增长13.2%;烤烟税完成1792万元,增长12.4%。财政支出21042万元,其中:专项支出4425万元,上解支出382万元,本级支出16235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基本建设支出550万元,增长57.6%;农业支出1131万元,增长6.2%;林业支出2196万元,增长26.9%;水利气象支出487万元,下降23.2%;教育支出4352万元,增长21.4%;医疗卫生支出776万元,增长24.8%;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789万元,下降39.9%;行政管理费支出3245万元,增长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