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双柏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8 楚雄州双柏县统计局

双柏县统计局

(2006年3月21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落实各项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较好的实现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585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525万元,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095万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940万元,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9.1∶20.3∶30.6调整为48.7:20.7:30.6。人均生产总值3786元,比上年增长11.6%。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3012万元,增长13.7%,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39.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重点产业实现产值53343万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增加值27807万元,增长9.8%,其中:粮烟产业实现产值16057万元,增长5.8%,增加值9573万元,增长3.2%;林业及林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0276万元,增长18.4%,增加值4117万元,增长7.9%;畜牧及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8642万元,增长11.2%,增加值10024万元,增长11.1%;绿(特)色食品及加工业实现产值2341万元,下降0.3%,增加值1431万元,增长4.7%;电力生产及供应业实现产值6027万元,增长32.6%,增加值2662万元,增长58.3%。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2.4%。其中:食品类上涨1.7%;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7%;衣着类下降6.4%;家庭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7%;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8%,娱乐教育文化类上涨7.3%,居住类上涨4.5%。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0.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上涨4.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能源、原材料、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牢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49685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9%,其中:农业产值23963万元,增长3.8%;林业产值4001万元,增长11.3%;畜牧业产值18642万元,增长11%;渔业产值384万元,下降4.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695万元,增长4.5%。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48483亩,比上年增长2.2%,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25463亩,下降2.7%;油料播种面积8733亩,增长13.3%;蔬菜种植面积38922亩,下降1.5%。全年粮食总产量为52774吨,比上年下降9.7%

年内完成人工造林25300亩,飞播造林9500亩。主要林产品产量:木材28030立方米,下降12.2%;核桃1008吨,下降1.3%;松脂719吨,增3.5倍;花椒106吨,下降1.9%。

全年肉类总产量19350吨,比上年增长8%。全年生猪出栏151476头,增长9.2%;大牲畜出栏29097头,增长4.4%;羊出栏91309只,增长9.9%。年末生猪存栏168111头,比上年末增长6.1%;大牲畜存栏91581头,增长2.1%;羊存栏164671只,增长5.3%。

全年水产品产量408吨,比上年下降4.2%。

年末,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7970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1068万瓦特,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924吨,比上年增长2.5%。

三、工业、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137万元,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6.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值1459万元,增长25.8%;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产值520万元,下降4.5%;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8676万元,增长8.2%;个私工业实现产值12482万元,增长4.5%。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2202万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828万元,实现利税2054万元,其中:利润1206万元。亏损企业亏损147万元。

全年3家有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437万元,比上年增长5.8%,实现利润总额92万元,增长23%。年末拖欠工程款490万元,下降67.2%。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997万元,比上年增长48.9%,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0474万元,增长46.7%,城镇私人建房投资600万元,增长30.2%;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770万元,增长53.4%;农村私人建房投资2833万元,增长51.5%;房地产开发投资320万元。在城镇投资中:农林牧渔业完成4133万元,增长45.2%;电力及水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3990万元,下降3.2%;教育完成851万元,增长4.4倍;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1796万元,增长8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完成341万元,增长63.9%。

四、商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3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093万元,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1634万元,增长4.0%;其他行业零售额2246万元,增长19.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收入18941万元。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589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旅客周转量3296万人公里,增长9.5%。年末,全县拥有营运载客汽车123辆,客位1468个,其中:班车81辆,客位1335个;营运载货汽车552辆,吨位1688吨。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697万元,比上年增长44.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7万元,增长1.5%;电信业务总量1510万元,增长49.7%。年末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26821部,电话普及率17.32部/百人。

六、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完成财政收入4369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859万元,增长19%;地方财政收入3510万元,增长28.7%。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完成285万元,增长33.8%;营业税完成439万元,增长44.4%;农业特产税完成1595万元,增长21.5%。财政支出19045万元,其中:专项支出6263万元,上解支出482万元,本级支出1230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基本建设支出349万元,下降38.8%;科技三项费支出10万元,下降9.1%;农业支出1065万元,增长14.5%;林业支出1731万元,增长64.2%;水利气象支出634万元,增长35.5%;教育支出3584万元,下降1.9%;医疗卫生支出622万元,增长6.3%;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2258万元,增长8.9%;行政管理费支出2921万元,增长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