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澜沧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澜沧县统计局 2005年3月28日 2004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九个一”工程,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农业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质量效益大幅提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保持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据初步核实,2004年,澜沧县生产总值为9818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620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1007万元,增长62.3%;第三产业增加值31558万元,增长8.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003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4:22.2:36.4调整为36.3:31.6:32.1。 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内城镇新增就业537人,下岗职工再就业6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 价格总水平涨幅回落。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3%,比上年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1.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5.4%。 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维护了社会稳定。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据抽样调查,全县农户人均税费支出17元,比上年减少6元,下降26.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 二、农业 农村稳定,农业生产发展。200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58570吨,比上年增加2554吨,增长1.6%,粮豆综合平均单产达170公斤,提高3公斤;农民人均有粮318公斤,比上年增加6公斤。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33403亩,比上年减少513亩,下降0.05%,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66120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1.6%。油料种植面积21729亩,增长11.4%;蔬菜种植面积50710亩,增长5.0%。 畜牧业生产加快。全年生猪出栏198484头,增长21.4%;大牲畜出栏19948头,增长6.2%;羊出栏3610只,增长24.9%。肉类总产量14286吨,增长17.3%。年末,大牲畜存栏175360头,比上年增长2.5%;生猪存栏366349头,比上年增长8.8%;羊存栏13202只,比上年增长14.3%。渔业稳步增长,水产品产量1191吨,增长13.1%。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880个,投入资金2802.7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50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12420万瓦特,增长2.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333吨,增长10.8%;农村用电量1073万千瓦小时,增长2.4%。 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983万元,共有1.56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全县建设饮水解困工程60个,帮助1.5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3614个;帮助374户贫困户解决了住房问题。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4年,辖区内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011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实现工业增加值17128万元,比上年增长7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482万元,增长1.5倍。 工业产品生产提速。全年发电量5921万千瓦时,增长18.7%;原煤生产量134194吨,下降19.4%;木材产量27800立方米,下降3.1%;白糖产量51387吨,增长19.1%;酒精产量4729吨,增长39.9%;水泥产量63184吨,增长9.7%。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0%。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835万元;实现利税5502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糯扎渡电站和思澜路建设投资)33489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国有经济投资4223万元,下降65.6%;非国有经济投资29266万元,增长62.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87.4%,比上年提高27.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控制,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农林牧渔水利业、工业、房地产开发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加强,分别增长72.5%、8.4%、37.8%。 工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工业投资3056万元,增长8.4%,按行业分,制造业投资1400万元,增长9.9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656万元,下降38.4%。 商品房供需两旺。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5409万元,增长37.8%;商品房竣工面积17414平方米;商品房预售面积17414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200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01.9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县级零售额15035.6万元,增长18.8%,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8%;县以下零售额10666.3万元,增长22.5%,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2079.9万元,增长21.9%;餐饮业3509万元,增长11.7%;其他行业113万元,增长3.2%。 个体、私营企业和商品交易市场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2004年,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503.6万元,比上年增长19.3%,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68%。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取得新突破。2004年,全县进出口总额为3354.5万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出口1403.5万元,增长97.8%;进口1950.9万元,下降27.5%。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县共有13个招商引资项目开工和续建,引资项目总投资达16亿元,到位资金5亿元,完成项目投资3亿元。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9%;旅游总收入达4005.1万元,比上年增长23.2%。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增长加快。全社会货物周转量9086万吨公里,增长5.7%;旅客周转量6217万人公里,增长0.5%。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72万元,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61196户,比上年净增5321户,其中: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0119户,比上年净增22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1077户,净增5299户。互联网上网用户数达3616户。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农业特产税的取消和农业税下调一个百分点,在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下,经过全县财税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征管,保持了财政收入的平稳增长。2004年,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250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0394万元,比上年增长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