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江城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8 普洱市江城县统计局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经济增长机遇,我县交通道路建设、水利电力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城乡居民私人建房投资、异地移民安居工程投资加快,促进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234万元,比上年增21.0%。投资额中,国有基本建设投资9964万元,城乡集体投资3899万元,城乡居民个人投资137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33.7%、减5.1%、增33.8%。投资额中农林牧渔水利业投资4874万元,比上年增10.4%;交通运输邮电业投资1766万元,比上年增10.4%;城镇基本建设投资1200万元,比上年增3倍。农网二期

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全县通电率达到84%。市政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绿茵路建设完成路面铺筑和路灯、绿化等辅助工程,运动场进入保养护理阶段,民族街延长线建设已完成,勐烈南路处长线正在紧张进行,县城道路增加到9050米,城市功能日渐增强。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县拥有民用汽车809辆,比上年增加47辆,货物运输量达20万吨,与上年持平,货物周转量达438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2.3%;旅客运输量达21万人,比上年增5%,旅客周转量189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2.3%。由于城市建设扩大的拉动,带动了正三轮摩托车、出租车的发展,年末拥有出租车26辆,正三轮摩托车102辆。邮电部门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21万元,比上年增39.3%;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5717户;移动联通用户9600户。

六、国内商业和市场物价。

国内商业销售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11707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零售额1207万元,比上年下降15.6%;集体经济完成零售额691万元,比上年下降9.8%;个体私营经济完成零售额5114万元,比上年增长9.0%;其他类型经济完成零售额4695万元,比上年增29.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10775万元,比上年增16.8%;餐饮业实现销售761万元,比上年下降21.2%;其他行业实现销售170万元,比上年下降47.2%。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下降1.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2.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县财政收入持速增长,金融存贷款同步增长,信贷力度加大,保险业务有所下滑。

全年完成县级财政收入1794万元,比上年增12.8%,其中增值税完成153万元,比上年增2.0%;营业税完成456万元,比上年下降4.2%;农四税完成579万元,比上年增29.5%;全年共组织完成

财政支出11018万元,比上年增10.3%,其中支援农业生产支出1244万元,比上年增16.8%,教育事业费2543万元,比上年增16.8%,行政管理费1596万元,比上年增15.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27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3.6%,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1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5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7.0%,贷款力度进一步加大,货款主要投向商业、农业、个体私营及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全年共投放货币8569万元,市场货币流通量约28699万元。

保险业务总体下滑。全年完成保费收入583万元,比上年下滑3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03万元,比上年增1%;人保保费收入280万元,比上年下滑51.3%。财产保险金额为21531万元,比上年增34.7%,已决赔款243万元,比上年增28.6%;人保保险金额为80789万元,比上年增111.7%,已决赔款85万元,比上年下降94.1%。

八、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经济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已成为我县调整所有制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

重要内容。年末经注册个体工商户2316户,从业人员4335人,注册资金7569万元;私营企业33户,注册资金2246万元,从业人员823人。个体私营实现营业收入9713万元,比上年增14.2%,个体私营共向国家缴纳税金705.7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39.4%,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比上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

九、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县有12个农牧科技推广站,有科技人员231人,全年共培训实用技术人数442期,31918人次,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为36.3%。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年

末全县有小学校数47所,在校学生11088人,专任教师60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8%,升学率97.51%;现有普通中学7所,在校学生7283人,其中高中生818人,初中生6465人,专任教师348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29.14%;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208人,专任教师12人;教师进修学校1所,在校学员83人;教师9人;有幼儿园4所,学前班19个,在园幼儿数1028人,专任教师45人。全年扫除青壮年文盲1732人。年内高考录取165人,升学率达83%。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6万册;有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8个,城乡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3个,放映场次1865次,观众人次27.8万人。全县电视覆盖率为93%,广播覆盖率90%,有线电视播出节目从质量、数量、内容上都有很大提高,节目从22套增加到30套;年内《江城报》发行2.6万份。

卫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床位23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67

人,其中专业医师95人,专业助理医师43人,注册护士66人,药剂人员15人,检验人员13人,其他技术人员35人。全县医疗防疫事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发病和蔓延,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继续得到改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计划得到有效实施。全年共举办体育比赛3318场次,参加人数9781人次,全民健身活动27364人,分别比上年增3.6%、1.1%、1.8%。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积极成效。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34‰,人口死亡率为4.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69‰,分别比上年下降了5.0%、11.3%、

提高了4.2%。全县年末总人口因异地移民的迁入及流动人口增加达109355人,比上年提高了2.7%。

全县年末职工人数6370人,比上年下降了1.5%;全部职工工资总额6705万元,比上年下降0.5%;职工年平均工资10043元,比上年增长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