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孟连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原煤吨22619221742.00 发电量万千瓦小时1054410802-2.38 塑料制品吨175275-36.36 砖万块3557242046.98 铁合金吨20602665-22.7 天然矿泉水吨343533323.09 工业茶吨130012087.61 全县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值16997万元,比上年下降6.35%。产品销售收入16996万元,比上年下降6.35%。实现利税总额3735万元,比上年下降45.9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07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710万元,比上年27406万元增长1.11%。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987万元,比上年2291万元增长 74.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517万元,比上年10238万元下降75.4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206万元,比上年14877万元增长42.54%。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1、农林牧渔业3987万元,比上年2291万元增长74.03%;2、制造业1967万元,比上年1800万元增长9.28%;3、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50万元,比上年8438万元下降93.48%;4、交通运输业1138万元,比上年2613万元下降56.45%;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155万元,比上年1309万元下降11.76%;6、教育517万元,比上年738万元下降29.95%;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64万元,比上年118万元增长38.98%; 8、房地产业11673万元,比上年1062万元增长9.99倍;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890万元,比上年503万元增长76.94%;10、电信服务业25万元。 从施工项目看,本年施工项目70个,比上年50个增长40%;本年新开工项目67个,比上年24个增长1.79倍;全投项目个数58个,比上年40个增长45%。 五、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举全县之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县通车里程达2554公里,其中:油路面达82.2公里,弹石路面60公里。公路密度达134.9公里/百平方公里,实现村村通路,村民小组通路率达100%。全县拥有民用汽车1564辆,比上年增加692辆;货物运输量达74万吨,比上年增长2.78%;货物周转量达850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8%;客运量达62万人,比上年增长1.64%,客运周转量5821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7.91%。 六、社会消费需求 社会消费品需求不断扩大,销售额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29万元,比上年增长16.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实现零售额418.2万元,增长3.9%,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实现零售额1178.5万元,增长12.3%;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23452.9万元,增长16.7%;其他经济类型实现零售额379.4万元,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20228.7万元,增长15.9%,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4848.2万元,增长17.9%。 七、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协作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3100万元,比上年增长8.17%。其中:进口15694万元,增长42.34%;出口17406万元,下降11.08%。 经济技术协作取得较大进展。一年来,县委、政府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取得好的成绩。2007年累计实施各类招商引资在建项目11个,其中:今年新签的招商项目5项,投资金额20131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551万元,比上年增长55.2%。其中:外商投资项目1项,协议投资资金550万元人民币,实际到位370万元人民币。 旅游业持续发展。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全年到我县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4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63%;全年旅游总收入6148万元,比上年增长3.74%。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县地方财政收入3551万元,比上年增长16.04%。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692万元,比上年增长2.2%;营业税1494万元,比上年增长21.07%,企业所得税177万元,比上年增长10%,个人所得税132万元,比上年增长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5884万元,比上年增长35.3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334万元,教育支出443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3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3815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908万元,农业支出1203万元,林业支出901万元,水利支出1124万元,交通运输2045万元。 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379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0.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08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6.8%;企业存款11719万元,比上年末下降34.6%;财政存款4587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9%;机关团体存款761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7.4%。各项贷款余额5745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0.3%。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29845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9.05%,现金累计支出30063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4.6%,年累计货币净投放2176万元。 九、非公经济 非公经济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总量不断壮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非公经济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7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8217万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年末经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数达3090户,比上年下降1.5%,从业人员7220人,比上年增长12.69%,注册资金累计9162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年末经注册的私营企业户达108户,比上年增长21.3%,从业人员3580人,比上年下降12.1%,注册资金累计达15332万元,比上年增长26.98%。 十、教育、广播电视、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全县有学校71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57所,幼儿园4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基本形成了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办学体系。现有教职工1316人,初中教师合格率为98.48%,高中教师合格率为85.71%。校舍总面积达147578平方米。学校在校生21282人,其中:职业中学在校生135人,高中在校生719人,初中在校生6222人,小学在校生12700人,在园幼儿619人,学前班在校生88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3%;学生巩固率为99.84%,完学率为98.6%,毕业率为99.87%。 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拥有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83座,农村小片有线电视网84个;城区有线电视用户7102户,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2%,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 文化产业发展加快。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狠抓民族文化精品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文化生活,举办了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一年来共开展文艺活动近60余场次,观众达40000人次。一年来举办各种文艺培训33次,创作音乐歌曲3首,舞蹈作品8个,我县宣抚古乐舞《蚌丙》获普洱市原生态歌舞乐电视大赛金奖。一年来电影公司共放映电影1000余场,观众达13.2万人次。新华书店销售图书3000余册。图书馆藏书24645册,流通图书10278册,共接待读者6127人。博物馆全年共接待游客1万人,门票收入3.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