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孟连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社会商品零售额实现较快发展势头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26万元,比上年增长13.4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实现零售额380万元,下降87.9%,集体及股份合作经济实现零售额651万元,减少56.7%;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4858万元,增长63.3%;其他经济类型实现零售额3338万元,增长4.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15511万元,增长7.68%,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3583万元,增长53.78%。 六、对外贸易、经济技术协作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7020万元,比上年增长16.84%。其中:进口17429万元,增长2.32%;出口9591万元,增长57.41%。进口品种有:各种木材15万立方米,锑矿931吨,橡胶13吨,锰矿18吨,铜矿17吨,铝锌矿82吨。出口品有水泥19000吨,成品油4700吨,煤3300吨,味精6100吨,还有建材、百货、机电产品等等。 经济技术协作取得重大进展。一年来,县委、政府切实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府,招产引资取得好的成绩。全年签约引进国内外投资项目4项,实际开工建设项目4个,合同总投资561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810万元。 旅游业持续发展。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我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全年到我县观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45.8061万人次,比上年减少4.48%,过夜26.9743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6.08%;全年旅游总收入4446.93万元,比上年减少15.80%。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2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9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36万元,增长12.16%;上划中央“两税”1786万元,增长21.50%。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增长8.74%,营业税增长41.13%,企业所得税增长69.81%。财政支出14688万元,比上年增长6.9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716万元,科技三项费用5万元,教育事业费2778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110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337万元,行政管理费用支出2363万元。 金融机构存贷款同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384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4.00%;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722万元,增长11.66%,各项贷款余额41780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1.51%。 八、非公经济 非公经济在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年末经注册的个体工商户达2618户,从业人员为5511人,增长25.05%;注册资金累计5947万元。私营企业已发展到70户,其中外商企业2户。从业人员2914人;注册资金累计为10696万元。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8628万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15%。 九、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2573人,建立了各类学会(协会)22个,会员1500多人,7个乡镇都成立了科普协会,建立科技示范村为主的科普网络体系。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搞好科技培训、科普宣传,进一步抓好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全年推广农业科技39项。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作用更加明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97%,比上年增加15.93个百分点,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2.85%,增加3.78个百分点,对工业的贡献率达43.04%,增加4.83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05年全县有学校80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66所,幼儿园4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基本形成了集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办学体系。现在教职工1253人,初中教师合格率为93.38%,高中教师合格率为71.07%。校舍总面积达120858平方米。学校在校生22228人,其中:职业中学在校生117人,高中在校生765人,初中在校生6989人,小学在校生12943人,在园幼儿50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7.7%。全县七个乡镇实现“普九”。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拥有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165座,农村小片有线电视网50个,用户1500户;城区有线电视用户6756户,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4%,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卫生队伍逐步状大,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2个,在编卫生人员329个,乡乡拥有卫生院,村村配有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健康运行,2005年共有1084人参加。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12个,床位155张,专业技术人员274人。我县的卫生事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有效控制了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发病和蔓延,城乡医疗卫生状况继续得到改善,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认真贯彻《全民健身纲要》,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及发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全民身体素质。2005年全县共举办篮球运动会2次,中球运动会2次,开展全民大型健身活动2次,参与健身活动人达13660人。中老年健身运动异常活跃,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计划得到有效实施。 十、人口、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县人口出生率为9.97‰,死亡率为5.48‰,自然增长率为4.5‰。年末总人口为119376人,其中:傣族24785人,拉祜族36086人,佤族28799人。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斐然,计划生育基础实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的优质服务工作成绩显著,建立和完善了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认真宣传贯彻落实计生法律法规,加大“三为主”和巩固“三结合”实施力度,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农村人口独生子女奖励工作开展顺利。全县已婚育龄妇女27223人,采取各种避免节育措施23645人。计划生育率99.24%,综合节育率86.86%。 十一、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险福利事业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县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0.62万人,比上年减少0.27%;全年共民放职工工资8421万元,增长3.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7元,比上年增长4.99%。 根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农民总收入16745万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来自甘蔗收入5143万元,胶乳款收入2118万元,茶叶鲜叶款收入939万元;全年农民人均总收入1793元,增加1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5元,比上年增长5.0%。全年农民总支出15036万元,比上年增长3.5%,人均总支出1610元,增长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