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宁洱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小,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工业规模小,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缓慢,扶贫任务艰巨;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够,投资和创业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综合 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全年全县生产总值10361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41万元,增长13.3%;第二产业增加值25143万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43426万元,增长22.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34.6:26.0:39.4,调整为33.8:24.3:41.9。人均生产总值为5558元,比上年增长15.9%。 物价总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其中:食品类上涨3.3%,主要是由于粮食价格上涨7.9%等因素的带动;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5%;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上涨0.5%。 劳动就业:全社会从业人员103976人,比上年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73272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1771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893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种植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2005年,我县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关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免征农业税等政策,全县农业生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63137亩,比上年增长1.0%;粮食总产量68162吨,增长1.0%;油料面积17553亩,下降0.2%,产量1362吨,增长9.5%;茶园面积67243亩,比上年增长6.9%,总产量1823吨,增长43.8%;烤烟面积7236亩,比上年增长87.9%,总产量917吨,增长93.9%;水果产量达到2037吨,增长13.7%。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15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8%。 畜牧业稳定增长。全年出栏肉猪124856头,与上年持平;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337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为9726吨,增长0.3%。蛋、奶产量分别为468吨和450吨,增长6.6%和1.1倍。 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836万瓦特,比上年下降1.3%。全年机耕面积9828万亩;机耙面积16892万亩。全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5万亩。全年农村用电量515万千瓦小时,增长3.4%。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林业发展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097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大幅增长,但经济效益不佳。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85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5%;实现增加值158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产值5455万元,比上年下降3.6%;集体经济产值606万元,比上年下降53.4%;股份制企业产值29443万元,增长55.4%;其它经济产值13056万元,增长29.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亏损11户,亏损面73.3%,比上年的64.3%扩大9.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亏损1010万元,比上年增亏604万元,增长1.5倍;实现利税1694万元,比上年减少566万元,下降33.4%。 建筑业稳步发展。年末建筑企业从业人员540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19万元,比上年增长36.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9万平方米,增长32.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25万平方米,增长6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壮大,重点建设成绩显著。全县加大以电力、市镇建设为主的项目开发,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987万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32794万元,增长37.6%;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30万元,下降45.3%;其他完成投资217万元,下降95.1%。在投资总额中: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比上年增加6个。其中:电力完成投资21022万元,城市建设完成投资6546万元,水利完成投资612万元。 茶源广场、普洱中学运动场等重点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市镇基础设施,城区市容市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五、批零贸易 城乡市场日新月异,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41万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县及县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1579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5062万元,增长5.6%。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总额18986万元,比上年增长11.8%;餐饮业零售额5603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他行业零售额2052万元,比上年增长15.2%。 六、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329万元,比上年增长12.1%。交通运输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货运量111万吨,比上年增长3.7%;完成客运量312万人,比上年增长9.1%;完成货物周转量2070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3%,旅客周转量2148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3%。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5年邮电业务收入达4445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20693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8800户。 七、财政、金融 地方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加大财税征稽力度,积极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全年财政总收入6625万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24万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25.9%;上划中央两税1974万元,增长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713万元,增长10.5%;营业税1394万元,下降3.2%;企业所得税67万元,下降1.5%。财政总支出22766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农林水气支出3090万元,文教卫生事业支出7764万元。 金融信贷运行良好。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00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企业存款15047万元,下降25.5%;居民储蓄存款71414万元,增长13.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3037万元,比上年下降7.0%,其中:中长期贷款53328万元,增长12.3%。年末货币回笼8036万元,比上年增长37.8倍。 八、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取得显著的成效。全年幼儿园入园人数2048人,在园幼儿2422人;小学招生1962人,在校生1415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81%;普通中学招生3170人,在校生925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