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彝良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县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全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十五”计划和当年预期发展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起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测算,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583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9166万元,增长4.63%,拉动经济增长2.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7094万元,增长23.19%,拉动经济增长4.7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9573万元,增长11.91%,拉动经济增长4.1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全县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44.8:20.8:34.4调整为42.4:24.0:33.6,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居民价格总水平上涨1.7%。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4%,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3.9%,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分别上涨4.1%和4.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8.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5%,部分产品价格回落。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8.83万人,比上年增长1.73%。其中:乡村从业人员27.00万人,国有、城镇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1.1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5.0%,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稳定,增收难度大;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三是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企业改革任务艰巨;四是少数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就业、再就业压力增大;五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显突出。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加强农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全力抓好粮烟增产和农民增收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指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农业科技,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630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农业产值 36917万元,增长12.9%;林业产值2782万元,增长4.6%;畜牧业产值22146万元,增长6.9%;渔业产值327万元,增长55.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93万元,增长0.3%。全年粮食产量达 26271 万斤,比上年增长3.3 %。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表: 单位年度比上年增长% 一、粮食产量万斤26270.63.33 1、大春粮食万斤24751.63.48 其中:稻谷万斤1721.42.84 玉米万斤15131.42.36 大豆万斤321.411.91 薯类万斤6907.05.37 杂粮万斤537.8-13.43 2、小春粮食万斤1519.01.04 其中:小麦万斤1221.2-0.36 蚕豆万斤138.83.89 二、油料产量万斤134.814.88 三、烤烟产量万斤1095.97.27 四、茶叶产量万斤1592.025.75 五、水果产量万斤466.58.10 其中:柑桔万斤207.25.65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1.3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1万亩;飞机播种1.26万亩。封山育林14.55万亩。主要林产品产量中:花椒1182担,增长8.64%;天麻(干天麻)20.1万斤,减少1.95%,生漆1460担,增长6.41%;核桃6822担,增长1.22%;板栗1878担,增长7.68%。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年末生猪存栏25.17万头,增长4.7%;大牲畜存栏9.92万头,增长3.1%;羊子存栏7.22万只,增长9.9%。畜禽出栏也同步增长,年末全县出栏肥猪20.65万头,增长7.5%;牛出栏1.03万只,增长10.7%。全县肉类总产量2.19万吨,增长8.51%,其中:猪肉产量2.02万吨,增长8.3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65297千瓦,水库库容量653万立方米,水利工程供水量302万立方米,农村用电量2287万千瓦小时,增长3.6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9382吨,增长4.7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016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32%。其中:国有及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产值12546万元,增长134.58%;集体工业产值138万元,下降94.69%;个体私营工业产值27483万元,增长21.49%。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289万元,比上年增长22.6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8941万元,比上年增长 40.8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年度比上年增长% 原煤万吨63.7112.42 发电量万度9308-19.65 锌精矿含锌量吨53334-13.03 铅精矿含锌量吨29275-4.26 水泥吨2600073.33 砖万块1639-7.14 碳酸氢铵<实物>吨303477.25倍 硫铁矿吨7382-32.36 白酒吨11310.98 机制纸及纸板吨112816.89 自来水生产供应量万吨114.9621.68 建筑业生产方面。2005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企业2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33万元,比上年下降64.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资额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966万元,增长36.43%。在各类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7484万元,增长40.91%,房地产投资完成20万元。 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水电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2116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39.13%。其中:熊家沟电站本年计划投资4300万元,全年完成投资额5681万元,主体工程已完工;马鼻子电站本年计划完成3320万元,全年完成投资2119万元,完成计划的63.83%。二是交通项目3425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11.06%,其中:昭彝公路本年完成投资2079万元,龙安-小草坝油路已完成工,本年完成投资406万元。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全年完成货运量38.43万吨,实现货物周转量2742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1%和2.62%。完成客运量129.3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8680.4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23%、2.1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943公里,比上年增加294公里,增长17.83%。全年营运车辆拥有量1427辆,增长35.0%。 邮电通讯事业较快发展。全年邮政通讯业务总量1308 万元,比上年增长24.1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7042部,比上年增加4246部,增长33.18%。移动电话用户23500户,比上年增加5500户,增长30.56%。报刊期发数14.46万份,增长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