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澄江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17 玉溪市澄江县统计局

七、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财政工作积极推进管理与改革,强化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建设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坚持“确保重点、增收节支、保持平衡”的思路,努力做好财政工作,确保了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2007年, 全县共实现财政总收入26182万元,比上年增收4142万元,增长18.7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480万元,比上年增收2925万元,增长25.3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168万元,比上年增收858万元,增长8.3%。全县地方财政支出31984万元,比上年增支911万元,增长2.93%。

金融:金融工作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依法加强监管,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拓展业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确保了金融平稳正常运行。年末,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24426万元, 比上年末减6.38%。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24030万元,比上年末减10.26%,人均储蓄7609元,比上年末减943元,减11.03%。金融各项贷款余额11566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5.81%。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04250万元,比上年增长25.83%,金融机构现金支出414571万元,比上年增长24.46%,收支相抵,全县金融机构现金净投放市场10321万元,比上年减12.66%。

八、科学技术、教育和广播电视事业

科技:2007年向国家、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申报科技项目5项,获立项支持4项;举办科普宣传及展览6次,办科普宣传展版98块,发放科普宣传资料2020份,观众17830人次;举办学术交流活动2期,学术讲座3期,听讲人数56人次;举办培训班28期,培训人员3657人次;农函大开办专业教学班13个,招收学员1020人。

教育:教育工作突出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学校管理,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全县教育工作稳步发展。年末,全县有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61所,其中:普通中学7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小学39所,幼儿园14所。全县在校中小学生共25792人(含职业中学,不含幼儿园),其中:职业高级中学1205人,普通中学8370人(高中2104人、初中6266人),小学16217人。在园幼儿3781人(学前班2186人)。共有教职工1759人。其中:专任教师1546人。普通中学有专任教师627人, 小学783人,幼儿园83人。全县有教学班756个,其中:普通高中38个,初中128个,小学468个,幼儿及学期班122个。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6.51%,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95.7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78%,巩固率99.82%,辍学率0.29%;初中阶段毕业生入学率93.06%,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04.35%,升学率61.11%。全县有887名考生参加高考,上线人数580人,比上年增加34人。其中,本科上线329人,上线人数连续三年超过专科上线人数。“三免一补”政策惠及学生36737人次,免补资金455.1万元。

广播电视:广播电视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职能作用,进一步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澂江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2007年,全年开办电视栏目162期,共播出电视新闻稿1255条,其中,有987条被省、市电视台及广播采用,播出新闻直通车节目44条,播公益广告600条次、标语1200条次。年末,全县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98%。有线电视入网用户达31839户,有线电视覆盖率达61.3%。年内新增有线电视入网用户1083户,发展数字电视用户3717户。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放映电影900场(次),观众11万人(次),其中“2131”工程放映696场(次),观众9.8万人(次),广场电影周放映200场(次),观众1.2万人(次)。为活跃农村文化,举办文化广场晚会和文化专场演出19场。年末,全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室4个,总藏书量8.5万册,总流通9.1万人次,总流通图书24万册次,读者9.1万人次,外借图书5.4万册,阅览3.7万人次。文化产业增加值13904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GDP)的7%。

体育:体育工作坚持竟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快体育社会化发展步伐,积极促进全县体育事业的发展。2007年,参加体育达标学校46所,达标人数18564人, 达标率96.5%。全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53000人,占全县总人口比重的33%。在全国第七届残运会上,获7块金牌;在玉溪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参加代表队员70人,获金牌9枚、铜牌8枚、银牌3枚。年末,全县共拥有体育场地283块,其中标准体育场地174块,占61.5%,非标准体育场地109块,占38.5%。

卫生:以农村卫生工作为重点,加强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完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67个,其中镇及镇以上卫生机构10个;村级卫生所32个;个体医疗诊所23家;床位数409张;在职职工53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72人(职业医师183人、职业助理医师32人、注册护士173人、药剂人员32人、检验人员20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32人),占总人数的87.57%。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人,拥有病床数2.6张;门诊人次 587063 人,住院人次10366人。2007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参合的农户42255户、人口143859人,实参合42184户、140289人,参合率97.52%。县内传染病发病率304.16例/十万人,比上年减少83.91例/十万人,减21.62%,四苗覆盖率100%,食品合格率97.09%,餐具、饮具合格率85.2%。全年孕产妇建卡管理人数1864人,管理率99.57%,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1714人,管理率91.51%,七岁以下儿童保健人数13850人,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6.38%,三岁以下儿童保健人数5359人,管理率为96.16%。

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

环境保护:按照“全面保护、重点开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依法综合治理,确保一类水质”的原则,突出抓好以抚仙湖为重点的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加快生态保护与建设,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了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4474公顷;工业用水量1593.3万吨,废水排放量0.77万吨,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总量289.84吨,排放达标率 99%;工业粉尘排放总量248.32吨,排放达标率98%,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102.86万吨,综合利用率64.57%。有污水处理厂2个,年内处理污水185万立方米,去除生化需氧量25.91吨、化学需氧量80.28吨、悬浮物87.28吨、总磷1.49吨、总氮9.25吨,经过处理的水质均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抚仙湖水质达GB3838--2002Ⅰ类标准,阳宗海水质达GB3838--2002Ⅱ类标准。县城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