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澄江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3月5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开放活县、旅游富县”五大发展战略,按县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做大做强矿电产业,巩固提升烤烟产业,积极培育旅游文化产业,全面推进江小康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基本实现了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综合经济实力逐年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为“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据全县国民经济核算,2006年,全县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 16805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7%。人均GDP首次超万元达10632元,比上年增加890元,增长9.14%。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37094万元,增长1.82%,对GDP的贡献率为3.9%,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70029万元,增长17.22%,对GDP的贡献率为65.8%,拉动GDP增长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0932万元,增长8.97%,对GDP的贡献率为30.3%,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2.1:41.7:36.2。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76523万元(按云南省修订经济成分划分的生产总值测算方案),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占GDP的比重为45.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工农业总产值(现价)达265683万元,比上年增长6.34%。其中,工业总产值213443万元,比上年增长7.39%,农业总产值52240万元,比上年增长2.26%。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显突出,自立创新能力弱;经济外向度不高,招商引资有待加强;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难点和热点问题不少,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 二、农村经济 2006年,全县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优质高效为目标,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完成52240万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农业产值38949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74.6%,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林业产值693万元,比上年减2.81%;畜牧业产值10414万元, 比上年增长2.99%;渔业产值1544万元,比上年减6.25%;服务业产值640万元,比上年增长10.34%。 (一)种植业:种植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开发优质高效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和土地的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整体效益的进一步提高。2006年,全县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38949万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烤烟产值11010万元,比上年减14.59%;蔬菜产值16402万元,比上年增长7.8%,占农业总产值的31.4%;花卉产值382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3%。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9732亩,比上年增加1642亩,增长1.67%;非粮作物播种面积181017亩,比上年增加5627亩,增长3.21%。其中:烤烟种植面积73054亩,比上年减0.99%;蔬菜种植面积102059亩,比上年增加5935亩,增6.1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复种指数由上年的271.3%上升到2006年的279.3%,上升了8个百分点。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与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由上年的35.9:64.1调整为2006年的35.5:64.5,非粮食作物比例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主要种植业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万公斤 2006年 2005年 2006年比2005年增减 绝对数 +.-% 1、全年粮食总产量 3415 3295 120 3.64 (1).大春粮食产量 2499 2435 64 2.63 其中:稻谷 1428 1349 79 5.86 包谷 897 821 76 9.26 (2).小春粮食产量 916 860 56 6.51 其中:小麦 668 570 98 17.19 蚕豆 131 140 -9 -6.43 2、烤烟产量 988 1145 -157 -13.71 其中:收购量 960 1120.4 -160.4 -1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