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三穗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势头得到遏制,总体上稍有下降。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222万元,比上年下降1.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909万元,下降3.5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313万元,增长43.7%。 一批以交通、水电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65号高速公路三凯段、长吉至雪洞公路和坪坝电站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65号玉三段、14条总里程182公里的通村公路建设、东城车站、县城林园东路北段路基工程、人畜引水渴望工程、雨水集蓄项目工程、坦洞河小河流域治理工程等基本竣工。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见旺。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41万元,比上年增长15.52%,从城乡看,城镇市场零售额9706万元,增长13.51%,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5.84%;县以下零售额5035万元,增长19.6%,占消费零售总额的34.1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总额13305万元,增长14.2%;餐饮业1379万元,增长30.34%;其他行业57万元,增长9.62%。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稳定发展。全县公路里程已达400.83公里,增长30.22%;全社会公路货物周转量2300万吨公里,增长14.4%;旅客周转量14962万人公里,增长0.7%。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话,拉通了良上乡通信线路,实现了乡乡通程控电话的目标。全年邮电业务收入完成2821万元,增长25.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23310户,增长22.11%,其中市话用户6426户,农话用户6615户,小灵通518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16128户,增长44.21%;全县电话普及率为17.2部/百人。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62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69万元,增长14.65%。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1351万元,增长33.37%;农业三税完成87万元,下降68.25%。财政支出18462万元,比上年增长39.62%。 金融存贷保持20%以上增长势头。全年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为64661万元,比年初增加13247万元,增长25.7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601万元,比年初增加11426万元,增长31.59%;各项贷款余额30949万元,比年初增加6430万元,增长25.48%。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33万元,比上年增长16.4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04.1万元,增长9.60%;寿险保费收入328.6万元,增长26.09%。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470.8万元,比上年下降25.10%,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67万元,增长6.78%;寿险赔款与给付支出29.96万元,增长89.62%。 八、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继续推进科技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超级水稻、优质甜玉米等一批科技示范样板,积极推广免耕栽培、立体栽培等农业适用技术,力开展科技培训,今年举办了150期7500人次种植、养殖科技培训,为我县实施科技兴农,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积极发展体育事业,以多种形式开展大众文体娱乐活动,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成瓦寨店头、新中、柑子院三个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作,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我县有民族文艺宣传队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文化广播站9个,有线电视台1个,卫星地面接收站2764个,9个乡镇开通了闭路电视,有线电视用户达10032户,增加1419户,电视人口覆盖率为86.7%,电视节目36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0%。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6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9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单采血浆站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卫生机构11个;卫生机构床位341张;卫生技术人员365人,其中执业医师98人,执业助理医师69人,注册护土88人。村卫生室130个,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1人。9个乡镇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人数达12.28万人,参合率69.87%,解决了长期以来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为百姓带来了实惠。 各项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县继续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05年高考录取率再次名列全州前茅。全县有各类学校132所,其中普通中学13所,在校学生12424人,下降10.24%;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866人;普通小学69所,教学点35个,在校学生1860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46%,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3161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总人口20.55万人,比上年增加0.25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1.44‰,比上年下降0.47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53‰,比上下降0.2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91‰,下降0.22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总额15559元,比上年增加4039元,增长13.87%;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32.64元,增长8.64%。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职工人数7873人,增长1.23%,其中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825人,增长4.23%;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05人,下降8.3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043人;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22万元。兑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66人,金额104.6万元,特困救助对象4421人,金额88.42万元,救助因灾害造成困难的群众4578户19228人,救济粮28.1万公斤,救济款12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工业、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2005年人口数为公安局提供;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计生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