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黔西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0-03-17 毕节地区黔西县统计局

黔西县统计局

2007年5月20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切实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解决制约经济和发展的突出矛盾,国民经济呈现发展速度快、质量好、活力强、结构逐步改善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稳定。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据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779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49万元,增长5.56%;第二产业增加值138229万元,增长52.45%;第三产业增加值107019万元,增长24.3%。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11064万元,增长98.0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411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78%。

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幅提高。全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6.2:32.5:31.3调整为29.5:39.7:30.8,与上年相比,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提高7.2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薄弱;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比较薄弱,工业企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四是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较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二、农业

2006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启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种植业稳定发展。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62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农作物播种面积18.83万公顷,比上年略微减少。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2.1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06%;油菜籽种植面积3.05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01%;烤烟种植面积0.76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8.28%;蔬菜种植面积1.2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3.94%。主要农产品在种植面积有所下降的情况下仍获得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16017吨,比上年增长1.57%;油菜籽产量54670吨,比上年增长5.23%,属历史最高产量;烤烟产量12986吨,比上年下降19.93%。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6年,全县继续实施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06.67公顷,比上年增长2.72%,其中退耕还林513.33公顷。本年新增封山育林面积1333公顷,育苗面积11.39公顷,苗木产量476.05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5%。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渔业生产有所下降。2006年,全县实现畜牧业增加值36474万元,点生产总值的10.49%,比上年增长13.66%。全年肉类总产量达43169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猪肉、牛肉和羊肉分别到37575吨、2220吨和84吨,分别增长11%、6.99%和10.53%,禽肉产量为2816吨,比上年增长18.12%。全年大牲畜、猪、羊、家禽出栏分别为23398头、387367头、5627只和187.73万只,分别增长0.98%、11%、10.01%和18.11%。全县水产品产量131.75吨,比上年下降3.1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2006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0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71%;化肥施用实物量8.9万吨,增长0.07%;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6650亩,比上年增长0.09%。

劳务经济实现新突破,农民群众增收渠道逐步拓宽。全年输出劳动力13.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6%,寄回带回的现金收入达3亿多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1064万元,比上年增长98.0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9%,比上年提高11.9年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5584万元,增长148.4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5480万元,增长13.47%。原煤、水泥、发电量等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891万元,是上年的22倍,产量销售率达99%;实现利润总额7695万元,是上年19.7倍;实现利税总额22461万元,是上年的24.7倍。

建筑业发展下滑。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165万元,比上年下降20.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受大型项目的建成投产影响而回落。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147万元,比上年下降24.95%。全县固定投资133802万元,比上年下降22.84%,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改投资131477万元,比上年下降22.6%;房地产开发投资2325万元,比上年下降34.5%。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2443万元,比上年下降38.87%。

五、贸易经济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04万元,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13.1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7557万元和22547万元,均实际增长13.1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7443万元,增长13.1%;餐饮业零售额1764万元,实际增长35.6%。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6%,其中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涨势明显,交通和通信、食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呈现略有上涨,烟酒及用品价格呈下降态势。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6%。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不断发展。2006年,货物周转量41400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3149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0.91%和9.44%。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3748辆,其中:客车类1193辆,货车类934辆,摩托车类1621辆。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10206万元,比上年增长11.9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9377户,比上年末增长7.89%;年末小灵通电话用户12637户,比上年下降11.4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万户,比上年增长5.26%;互联网用户3666户,比上年增长41.33%。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36945万元,比上年增长67.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915万元,比上折增长29.6%。全县财政总支出54166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农业、水利和气象、教育、卫生、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费用、城市维护等支出增长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