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地区印江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印江自治县统计局 2009年3月25日 2008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地委、行署“六个新跨越” 的总体部署,努力克服严重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以抓工业经济、城镇和商贸物流经济、文化旅游经济、农业产业化为着力点,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实苦干,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投资保持强劲增势,财政、金融、保险运行良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经测算,2008年完成全县生产总值(GDP)19158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增速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区增长速度快2.8、1.6、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077万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30751万元,增长20.4%;第三产业增加值61752万元,增长15.2%。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1.0:15.2:33.8调整为51.7:16.1:32.2,产业结构呈现积极变化。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7、3.0、5.1个百分点。全县人均GDP为4831元,折合美元707元。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小,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自身加快发展的能力不强;地方财政收支差额大,收入结构有待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增收难度大,社会保障压力很大等。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5286万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农业产值73854万元,增长6.8%;林业产值1411万元,下降1.4%;畜牧业产值63492万元,增长10.4%;渔业产值2431万元,增长15.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098万元,增长2.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习惯面积)18513公顷,其中:田11867公顷,土6646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0388公顷,当年新增灌溉面积973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3.18万千瓦。 表一 主要农产品产量 表二 林产品产量 表三 畜牧业产品产量 农作物播种面积50410公顷,增加685公顷。其中:粮食播面34603公顷,增加291公顷。油料播面652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54860吨,增长4.0%,再创历史新高。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一。林产品产量见表二。 全年肉类总产量23940吨,增长10.3%。主要畜产品产量见表三。全年水产品产量2180吨,增长1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6671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483万元,增长25.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5188万元,增长16.5%。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5100万元,增长25.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160万元,增长25.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5940万元,增长24.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24.7万元,比上年下降59.2%。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6.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表四。 表四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4080万元,比上年增长18.7%。全县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2个,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173万元,工程结算收入2023万元,实现营业利润55万元,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135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9505万元,增长33.0%;更新改造投资7817万元,增长60.1%;其他投资11083万元,增长1.45倍;房地产开发投资5936万元,下降21.3 %;城乡私人投资14659万元,下降1.0%。商品房销售额3879万元,下降17.4%;商品房销售面积25446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年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4087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年末拥有民用车辆3465辆。全年客运量125万人,增长15.7%;旅客周转量17283万人公里,增长18.0%;货运量95.8万吨,增长21.0%;货物周转量8917万吨公里,增长20.4%;客货换算周转量10645万吨公里,增长20.0%。 年末拥有程控交换机3.2万门,其中县城1.6万门;年末县城电话用户0.8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19万户;小灵通电话拥有0.6万部,移动电话6.97万部,互联网用户3911户;年末拥有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2.3部/百人,每百人拥有互联网用户0.91户。 六、商业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09万元,比上年增长24.0%。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25302万元,增长26.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2307万元,增长18.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1871万元,增长22.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956万元,增长46.6%;其他行业零售额1782万元,增长5.1%。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全县财政总收入10345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7282万元,增长10.3%,其中各项税收4407万元,增长28.2%。地方财政支出69424万元,增长49.7%。财政收入自给率10.5%,下降3.7个百分点。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440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2.7%,其中:企业存款15517万元,增长29.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35907万元,增长21.7%。各项贷款余额75502万元,增长10.0%,其中:短期贷款41160万元,增长12.7%;中长期贷款34342万元,增长6.9%。全年累计货币投放量26219万元。 全年保险费收入2647万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财产险827万元,增长46.4%;人寿险1820万元,增长19.0%。保险赔款1828万元,增长3.3%,其中:财产险赔款680万元,增长76.9%;人寿险赔款1148万元,下降17.1%。 八、教育、文化、卫生 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3所,小学132所;普通中学在校生26381人,比上年增长1.1%;小学在校生43211人,下降2.4%;幼儿园在园幼儿11521人,增长4.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13.8%。全县校舍建筑面积38.1万平方米。 年末有广播站18个,电视收转站25212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94.0%。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22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7个;卫生技术人员1067人;有床位420张;每万人有卫生技术人员24.8人,床位9.8张。 九、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年末常住总人口43.05万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农业人口39.26万人,增长0.2%。全年人口出生率13.8‰,人口自然增长率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