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余庆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 综合 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893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495万元,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43005万元,增长19.3%;第三产业增加值70436万元,增长16.9%。 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41.40:21.64:36.96调整为39.96:22.76:37.28。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6327元。 二、农业 农业经济取得良好发展。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554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43127公顷,增长3.6%,其中水稻面积11167公顷,增长3.1%;玉米面积6408公顷,增长13.0%;小麦面积3611公顷,增长4.7%。油菜种植面积10286公顷,增长1.0%,烤烟种植面积4738公顷,下降2.3%。 全年粮食总产量200934吨,比上年增长5.20%,其中水稻77826吨,增长3.16%,玉米42383吨,增长13.41%,小麦10468吨,增长4.34%。油菜籽产量21376吨,增长1.65%,烤烟产量8481吨,下降6.84%,茶叶产量385吨,下降17.0 %,水果产量10528吨,增长0.1 %。 全年实现林业增加值1463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当年造林面积343公顷,全县主要林产品产量为:棕片44吨,油桐籽32吨,板栗84吨,花椒29吨。 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27928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全年生猪出栏422189头,牛出栏21576头,羊出栏21553只,家禽出栏199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45400吨,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猪肉37996吨,增长19.6%,牛肉2371吨,增长11.0%,羊肉1519吨,增长9.0%。 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418万元,比上年增长40.8%。全年水产品产量864吨,比上年增长32.9%。全县水域养殖面积1922公顷,其中稻田养殖面积1086公顷。 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8324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8.1万千瓦,化肥施用量 (按实物量计算) 38871吨,农村用电量为4086万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2862万元,增长19.45%,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32562,增长38.2%。完成工业增加值17589万元,增长24.7%,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103万元,增长25.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6518万元,产品产销率为88.0%,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1013万元,产品产销率为95.2%。 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为:水泥13.79万吨,比上年增长20.7%;发电量4513万度,增长27.8%;供电量26980万度,增长43.4%;碳化钙38574吨,增长0.9%。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416万元,增长15.9%。全县具有建筑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249万元,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4.1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构皮滩电站建设稳步推进,湄余二级公路全线动工修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315602万元(含构皮滩电站投资216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48678万元,更新改造投资6092万元,城乡居民私人投资53994万元,房地产投资6838万元。本年新增固定资产54657万元,增长90.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9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9.4%。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公路通行能力不断提高,全县主要公路里程为1066.3公里,其中村道(给养)新增198公里,达445公里。全县营运客车有238辆,营运货车有420辆。 邮政和电信业务总收入为7514万元,比上年增长27.9%。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为104756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有22623户,移动电话用户有82133户。全县电话普及率为36部/百人,比上年新增10部/百人。 六、国内贸易、招商引资和物价 消费市场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74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分行业看:批发业12198万元,增长53.3%,零售业51413万元, 增长15.3%,餐饮业5493万元,增长58.7%,其他行业470万元,增长53.1%。分地区看:县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为41668万元,增长9.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为27906万元,增长53.9%。 对外开放与合作不断加强。全年招商引进项目33个,合同引资3091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15140万元。其中引进省外项目17个,合同引资1181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4470万元。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9.5%。分项目看:食品上涨10.8%;衣着类上涨14.4%;家庭设备及用品上涨2.4%;医疗保健药品下降12.2%;交通和通讯工具下降2.9%;娱乐和教育文化用品下降0.5%;服务项目上涨20.1%;居住类上涨1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0%。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积极推行乡财县管,强化财源建设培育,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6958万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758万元,增长20.4%。全年财政总支出39765万元,增长37.5%。 金融业稳健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299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0973万元,增长22.9%。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3794万元,增长32.3%。全年累计货币净投放18492万元,增长58.7%。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县保险部门保费收入为1642万元,比上年增长3.3%,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金额892万元,增长77.0%。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工作不断加强,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全县年末在岗专业技术员有3676人,按职级分:高级职称143人,中级职称1079人,初级职称2303人;按系统分:工程技术人员406人,农业技术人员277人,卫生技术人员581人,教育专业技术人员2340人,其他技术人员72人。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县有各类学校153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5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34所(含16个教学点)。全县有幼儿园22所。全县高中招生2290人,在校生6313人,毕业生1662人;职业中学招生914人,在校生1044人,毕业生116人;初中招生4195人,在校生12669人,毕业生3935人;小学招生4693人,在校生28140人,毕业生3821人。幼儿园入园6049人,在园6172人,离园3745人。高考录取人数1461人,其中重点院校129人,本科456人,大专876人。全县有在职教职工2479人,其中专任教师2267人,获高级职称98人,中级职称869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