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赤水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交通、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营能力、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境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至2008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里程达1710公里。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652万元,2008年末,全市拥有固定电话 43000部,其中:住宅电话16408部;拥有移动电话122078部,拥有国际互联网用户7751户。 七、竹业和旅游业 竹业发展势头强劲,到2008年末,全市竹林面积达 120万亩,其中:楠竹林47万亩,杂竹林73万亩。规模以上竹加工工业企业6家,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 85191万元,增加值19920万元。 旅游业快速发展,经营体制和机制进一步转变,多元化发展战略得到实施。2008年,全市接待游客27.34万人次,门票收入实现615万元。 八、财政和金融 2008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1006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038万元,增长20.3%,全年一般预算支出58936万元,增长49.3%。 2008年,我市金融运行稳定,经济形势较好。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45429万元 ,较年初增加63721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3537万元 ,较年初增加37324万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35773万元,较年初增加100706万元。 九、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得到建立和完善。年末,全市拥有普通中学19所,在校学生10787人;小学55所,在校学生21388人。幼儿园38所,在园幼儿人数6306人。2008年,全市普通中学招生3842人,毕业3062人;小学招生3200人,毕业40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99.55%。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2008年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26所,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 674张,卫生技术人员685人,其中医生594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断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加强文化、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平移工程,年末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59.52%和60.25%。 十、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 2008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3%。“两个确保”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范围逐年扩大,城乡贫困人口得到社会更多救助和关注。 十一、人口、计划生育 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300363人,比上年增加1166人,其中:农业人口228148人,非农业人口72215人,全年末总户数95330 户。人口与计划生育主要指标完成较好,做到人口、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发展。计划生育率为97.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9 ‰,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巩固,优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二、人民生活 随着全市经济总量的增加,综合实力增强,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 2008年,全市在岗职工劳动报酬总额为41199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劳动报酬21502元, 比上年增长12.0 %,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比上年增加531元,增长8.4%。 注:1、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口数为公安年报数; 3、本公报中所列数据为2008年12月快报初步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