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平昌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巴中市平昌县统计局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06289万元,比上年增长24.4%;投资率为36.7%,对GDP的贡献率达12.3%,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施工项目18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830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6737万元,比上年下降21.7%;更新改造投资11444万元,比上年增长21.7%;房地产开发34917万元,比上年增长102.0%。

限额以下项目投资23191万元,比上年增长124.9%。其中,农村投资10780万元,比上年增长104.0%;城镇工矿区和私人投资124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8%。

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得到保障。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293万元,能源建设完成投资13199万元,水利建设完成投资9800万元。

投资效果较好。全年限额以上竣工项目4个,项目竣工率达22.2%;施工房屋面积56.8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0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3.30万平方米。限额以上项目新增固定资产6547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9%。

五、交通邮政与通讯业

交通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平驷路的改建,加快了乡村道路改造。全县27个乡镇全部通汽车,293个村通汽车。全年新建村道路120公里,合格公路总里程达1365公里,不合格公路总里程1723公里,公路密度1.39公里/平方公里。

运输工具增加,交通运输业务量增长。2005年,全县拥有各类机动车13775辆,其中,营运载货汽车1167辆,载客汽车 1089辆,营运拖拉机和其它机动车1310辆。拥有各类船只370只,其中:机动船325只;营运货船211只,营运客船159只。全社会客运量559万人,比上年增长14.6%,客运周转量达86576万人公里,增长14.5%;货运量1195万吨, 比上年增长11.5%,货运周转量达2269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5%。

邮政、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县448个行政村通电话;全县已建有移动基站98个;邮政、电信、移动服务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年末拥有电话67860部,比上年末增加19570部,每百人拥有电话机7部;年末拥有宽带互联网用户2162户,比上年增加1006户。年末拥有移动电话11.5万户, 比上年末增加1.8万户。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4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8%。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89667万元,比上年增长12.4%;餐饮业102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城乡贸易活跃,县城零售额达4748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农村市场零售额达563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下降2.4%,集体经济下降2.3%,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5.6%。

七、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信贷和保险业务收支稳定增长。2005年,金融保险业全年实现增加值 4436万元,比上年增长8.6%。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18653万元,比年初增加22.1%;各项贷款余额173915万元,比年初增加5.2%。保险业务收入3559万元,比上年增长29.0%;赔保支出8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9%。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事业

2005年,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2391人,其中:高级职称408人,中级职称4177人,初级职称7706人。全县科技工作,完成专利申请22项,授权21项,申报发明专利1项,商标注册11件,著作权保护3件;新转化专利成果24项,实现产值2.3亿元;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15项,引进新工艺4项。发展民营科技机构10家,民营科技企业实现产值5.4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上缴利税8000万元;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8 %。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10所,教学点503个。在校学生201957人,其中,小学120229人,初中48945人,普高12264人,职业中学1422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7.3 %。全县共有各类教职工10713人,其中,普中2619人,职中205人,小学7600 人。共为国家输送大中专新生3370人。

九、文化、体育、广播与卫生事业

文化事业: 全县乡镇宣传文化服务站26个,村文化室(院)87个,社文化户150余个。县图书馆年内投放新书1.35万册,全年接待读者6.2万人次,流动图书5万册次,累计办理借阅证1000个。成功地举办了《平昌我可爱的家乡》“信合杯”歌咏比赛;本年编排了雅俗共赏、寓教于乐的文化娱乐节目3个,国内演出150场,农村演出120场,服务群众16.2万人次。共放映电影3500余场,服务观众42万多人次。

体育事业:全年举办了“迎国庆、兴地税、创和谐”的地税系统运动会,100余人参加;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水利系统运动会,230余人参加;承办了第三届“长城通信。健康杯”篮球会,14个队,近200人参加比赛;承接承办了中国门球冠军赛川东北片区来自南充、达洲等8个市区的代表队和来自达县、广元、蓬溪等11支代表队在我县举办的门球冠军角逐赛。共向得胜、响滩、白衣、驷马等乡镇赠送体育器材11套、体育书籍2000多册,服务群众5000余人。创建老年体协,发展会员近1000多人。组建羽毛球队代表全市参加了全省第十届羽毛球运动会,取得成绩优异。全县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达100%。

广播电视事业:县级有线电视台1个,乡镇广播电视站27个,通有线电视的村435个,通广播的村486个。农村电视覆盖79.12万人,覆盖率达99.9%;广播覆盖63万人,覆盖率79.5%。

卫生事业:全县拥有卫生机构785个,其中,县级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60个,农村村级医疗机构491个,其他卫生机构229个;卫生技术人员2206人,其中,医师医生815人,护师护士510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811人;医院病床位1333张。全年卫生事业总支出达7465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全年出院病人治愈率97%,好转率90%,儿童四苗接种率100%。

十、人口与劳动力就业

2005年,全县总人口970906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农业人口795446人,比上年增长0.8%, 非农业人口175460人,比上年增长1.2%;全年出生人口6024人,出生率为6.29‰;死亡人口4617人,死亡率4.8‰。人口自然增长率1.5‰。按居住地域计算,常住人口为75.96万人,比上年增长3.0%。

全社会从业人员47.06万人,其中,乡村从业人员40.98万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70万人,个体劳动者3.38万人。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国有经济19486人,城镇集体经济3911人,其它经济3649人。

十一、劳务输出、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劳务输出和收入增加。2005年,劳务培训加强,劳务输出人数和收入增加。全年培训农民工10.3万人,比上年增长25.6%;向县外输出劳务人数23.2万人,比上年增长14.9%;劳务收入8.72亿元,比上年增长45.3%。据抽样调查:农民人均劳务增收7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