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珙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宜宾市珙县统计局

全年招商引资总到位资金161811万元(其中本年新签约到位64646万元),比上年增长72.05%。其中:到位市外资金136945万元,到位省外资金92945万元(其中本年新签约到位24160万元),增长301.92%,到位省内市外资金44000万元,增长132.87%。引进资金从行业看,主要分布在能源、建筑、轻工、化工等领域。引进省外资金主要来源于北京、深圳、云南、重庆等省(市);省内市外资金主要来源于绵阳、自贡、内江等市。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7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580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654公里。境内铁路营运里程68公里,境内火车站个数8个。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39216万吨公里,下降4.87%;完成旅客周转量49153万人公里,下降5.71%;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2394万元,增长29.51%。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9934户,同比下降4.36%;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4773户,同比下降4.73%,农村固定电话用户29554户,增长3.41%。移动电话用户111000户,同比增长70.77%。

旅游业继续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战略、旅游精品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370万元,旅游人数达到82.91万人。

六、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含基金收入)15429万元,同比增长76.21%,其中一般预算总收入8446万元,增长22.09%。地方财政支出 49478万元,同比增长25.9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5192万元,增长28.63%,

国地税完成各项收入总计5737万元,比上年增长21.88%,其中:国税各项收入12351万元,增长20.26%;地税各项收入8737万元,增长27.49%。

金融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2716万元,比年初增加 48588元,增长19.12%。其中,企业存款余额 60227万元,比年初增加9789元,增长19.41%。各项贷款余额101099万元,增加14319万元,增长16.4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9532万元,增加3867万元,增长8.47%;中长期贷款余额51567万元,增加10452万元,增长25.42%。

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657662万元,现金支出695211万元,现金投放37549万元。

保险事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保费总收入3419万元,比上年增长27.05%。其中,财产险收入1329万元,增长27.18%;人身险收入2090万元,增长27%。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853万元,与上年17.06。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843万元,增长47.12%,人身险赔付金额1010万元,与上年持平。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7学年初,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283所,在校学生74511人,在校学生中,普通高中3768人(未含职高数),普通初中20003人,普通小学40683人,特殊教育学校22人,在园幼儿数7026人。

教职工2971人(含职高数)3236人,其中,专任教师数2911人。初中升学率62%,高中升学率68.11%(含职高数)。

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全县小学174所,招生6785人,小学专任教师总数1431人,在校小学生40683人,减少159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8%,比上年增长0.02%。普通中学31所(未含职高数),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总数1315人(未含职高数),在校学生数23771人。

全年专利申请量达6件,高技术产业企业个数1个,高技术产业总产值5180万元。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获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组织申报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项,有11个项目被列入省、市级科技计划,争取省、市级科技项目经费60余万元;

八、文化、广电卫生和体育

全年文化艺术、广播等各项事业持续推进。年末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名胜风景和文物保护区个数2个。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广播、综合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3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4座。广播综合覆盖率88.59%,比上年提高6.08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2座,电视综合覆盖率88.78%,比上年提高1.41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36020户,比上年增加20户。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17乡镇,覆盖农村人口27.25万人。疾病预防控制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17个。年末拥有全县卫生机构38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妇幼保健院1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1个。拥有卫生院床位数420张,医院、卫生院床位数1272张;卫生技术人员1166人,其中,执业医师 441人,执业助理医师262 人,注册护士238 人,乡村医生480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全县加大了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17个乡镇实施了“国债资金农村卫生院建设项目”工程,90个村卫生室建设及县中医院、县保健院改扩建工程。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工作,传染病防治成效明显,无甲类传染病暴发疫情,重点传染病检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县17个乡镇进一步开展,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7.25万人,参合率85.3%。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继续实施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县体育优秀运动员获中日交流散打比赛冠军1名,优秀运动队获省级比赛铜牌2枚;修建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残疾人修建一条健身路径。

九、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我县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对重点工业企业完成投资总额227万元,县委、县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决心大、力度大、措施实,及时分解目标任务到各重点耗能企业,签订责任书,开展督导检查和验收,有力地促进了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降低。

开展全县非煤矿山整治工作,通过整治,仅保留88家,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对市属限期治理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决定书,签定了目标责任书,通过治理,有效削减了水污染物排放量。经监测,县境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

县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100%。到2010年,SO2排放总量控制在2147吨以内,COD控制在1173吨以内。“十一五”期间我县COD排放削减总量2474吨,SO2排放削减总量691吨,其中2007年COD排放削减量为274吨/年,SO2削减量400吨/年。为此,县政府制定了《珙县“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通过深挖减排潜力,截止10月31日,我县SO2排放削减量为765.69吨,完成191.42 %;COD排放实际削减量为1034.58吨,完成3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