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隆昌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6 内江市隆昌县统计局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投资4611万元,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自荣路、石渔路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隆古路纳入旅游环线,改建县道42公里,新改建村道128公里,建成农村公路桥梁3座/45米、农村客运站3个,建设码头217.96米/9个,新增通车里程179.5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294公里,实现省道好路率83.7%,县道好路率73.6%,。

运输业健康发展,营运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县有6家运输企业评为A级、1家评为B级企业,清理换发客运线路标志牌311块,查处各类违章车辆227台次,非法营运车辆49辆。全年完成公里客运周转量40907万人公里,下降0.1%,公里货运周转量17264万吨公里,增长13.68%。

邮电通讯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末,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406万元,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3818万元,增长17.5%。200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9750户,增长10.2%,其中住宅电话89064户,增长8.0%,电话普及率达到32.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0144户,增长37.7%,普及率达43.4%;国际互联网用户16615户,增长21.4%。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城乡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万村千乡”工程成效显著,已建成22个镇级“农家店”,51个村级“农家店”建设,有效地拓展了农村流通网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951万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县的零售额74781万元,增长15.3%,县以下的零售额112170万元,增长15.6%。按行业分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141143万元,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42139万元,增长15.7%,其他零售额3669万元,增长14.3%;从经济类型分析,国有经济5372万元,增长10.0%,私营及个体经济164835万元,增长16.0%,股份制及其他经济12432万元,增长15.2%。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外贸出口创汇1591万美元,同比增长25.0%,全年新增获权企业6户,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户,实际利用外资160万美元,外派劳务512人。

七、财政、金融

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8543万元,同比增长2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13550万元,同比增长27.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81万元,同比增长19.3%。其中,纳入市上增长考核税收完成6342万元,同比增长27.0%;各项税收6855万元,同比增长24.8%。全县财政总支出51696万元,同比增长27.9%,一般预算支出51682万元,同比增长36.8%。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实现各项存款余额54.81亿元,比年初增长1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20亿元,比年初增长13.1%;实现各项贷款余额18.26亿元,剔除剥离因素,比年初增长7.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共组织实施县以上各类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7项,其中结转项目10项,新上项目17项;星火计划14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5项,科技攻关项目8项。其中,水禽无公害生产技术集成、推广与产业化开发项目报国家科技部;全年共申请国家专利37件,实施专利项目3项,成功对接外智项目13项。

正式启动“双高普九”工作和义务教育示范县工程。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幼儿园)174所,在校学生90347人,教职工5928人,其中专任教师5210人。有小学129所,招生7597人,在校学生48438人,专任教师2517人,7—12岁正常儿童入学率达99.98%,小学辍学率0.03%;全县有普通中学36所,招生12551人,在校学生36816人,专人教师2318人,13-15周岁正常少年入学率97.32%,初中升学率达74.8%,初中辍学率1.08%;高中升学率为53.8%;重点上线430人,本科以上上线1881人,包括了全市文科前三名;中小学危房改造6097平方米。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艺创作再上新台阶。全年共创作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等作品150余件,组织美术、书法、摄影作品1000余件,在省获奖30余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成功举办了新年音乐会、歌舞音乐会、“农普之歌”文艺晚会、川剧折子戏、舞龙彩游等活动,放映爱教片1560场,图书馆接待读者59000人次,书刊流动74558册次。全县有影剧院1个,文化馆(站)19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61823册;开展了对石牌坊的修缮保护工作。

广播电视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在办好《鹅江话题》、《欢乐今宵》等节目的同时,推出了新的电视栏目《生活驿站》、《百姓故事》、《法制前沿》、《我的舞台》等四大栏目。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乡镇广播电视站18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全年新架缆线60.12公里,新发展光纤用户4906户。

卫生工作狠抓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监督、检查和落实等工作。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妇幼保健工作,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次序。全县有医院、卫生院24个,床位1456张,卫生技术人员994人,其中医生449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卫生防疫人员89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47个,村卫生站361个,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7‰,婴儿死亡率8.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91081人,参保率达94.97%。

认真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巩固全国体育先进县成果。全县共举办、联办体育比赛20场次,承办了“2006年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决赛”四川主赛场的比赛。在全省第十届运动会中,隆昌获2金2银,在全省重点中学田径比赛中,隆昌获1银4铜,在全市传统田径赛中,隆昌获跳高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十、市政建设旅游与环境保护

市政建设突出打造“西部青石文化城”,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中心。全县建成区面积12.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35.8%。新建城市道路面积3.53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631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27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1平方米;重点工程污水处理厂已累计完成投资4100万元,城区段已全线贯通;新铺设受压供气管网6.4公里,完成供气量935万立方米,城市气化绿96.7%;天然气一户一表新户1981户;安装Dg100米以上供水主管2500米,供水量585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99.87%。城区一批重点高档住宅小区锦林新苑、元亨新村、龙锦家园、南景源、西怡园三期等工程相继竣工;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荣获内江市“甜城杯”优质工程奖。

旅游产业成为我县一个新兴的产业。强力推进“三古之旅”,实现旅游发展新突破。全年旅游接待130万人次,旅游收入4.67亿元,隆昌南关石牌坊古镇旅游景点于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