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元坝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2004年全区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86万元,比上年下降20.7%,一般预算支出15534万元,比上年增长34.3%。 金融形势保持稳定。2004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55120万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0797万元,比上年增长32.0%;各项贷款余额为58874万元,比上年增长12.4%。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实现1370万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140万元,财产险保费收入2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0%、9.5%。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快速发展。2004年,全区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责任制,深入推进科技宣传、科技承包和科技示范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组织送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理论“五下乡”活动,积极围绕经济建设和重点项目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全年推荐上报市级优秀科技论文1篇,申报省级项目2项,申报市级项目4项,列入市级重点科研项目4项。共发放各类科技资料50000余份,展出展板160张,挂图600张,法律、理论等科技咨询2000人次,办科普讲座3场。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4年全区共有职业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33所(不含教学点97个);中小学在校学生37186人,比上年减少433人;有教职工2571人,其中专任教师241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8%;年末城乡在园幼儿2415人。全年参加大专、本科自学考试人员583人,有47人获得大专、本科文凭(专科30人,本科17人)。各类大专院校录取学生475人,成人高校录取353人(其中:本科69人,专科284人),中师中专录取312人。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突出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成功举办了“首届四川广元元坝桂花节”、“元坝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健全各类老年运动协会。2004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3000余册。乡镇文化服务中心28个,乡镇网络服务站28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0%;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卫星地面接收站87座;有线电视用户已达22090户,比去年新增4350户,电视覆盖率达到99.0%。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医疗条件明显改善。2004年,全区继续加大对药品和食品的监督管理,有效的控制了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流行病的发生,加强了对乡镇卫生院和骨干医疗单位基础设施的改善。年末全区拥有卫生机构32个,病床288张,卫生技术人员392人,比上年增长14.6%。农村卫生院28个,病床213张,卫生技术人员270人,村设医疗点168个,比上年下降3.4%,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245人。 十、人口和计划生育 人口出生率回落,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负增长。 2004年末,全区总人口23.87万人,比上年减少2326人;其中:女性人口11.58万人,占总人口的48.5%;非农业人口2.3万人,占总人口的9.7%;全年出生人口1392人,死亡人口1475人,人口出生率为5.68‰,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02‰,比上年增加0.28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7.84%,比上年下降1.08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比上年下降0.3个千分点。 十一、人民生活和劳动就业 年末全区单位从业人员6257人,在岗职工6204人,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5143人,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466人,在岗职工454人,其他经济单位从业人员648人,在岗职工625人。全区国有经济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12087元,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收入1161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410元,比上年增加297元,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1806元,增长11.0%。其中,工资性收入增收39元,增长4.7%;家庭经营增收141元,增长20.2%;财产转移性增收7.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69元,增长2.4%。 全区多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切实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办理优惠证1122人,基本做到了应发尽发,免费为1085人提供职业介绍,协助减免税费近4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8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说明: 1、本公报中的数据为快年报数或预计数,正式数据以《元坝区统计年鉴—2005》为准。 2、本公报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中文名称改为地区生产总值,其核算口径、范围、内容不变。 3、本公报中的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