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涪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据统计测算,年末辖区常住人口72.08万人,比上年增加3.02万人。年末辖区户籍总人口65.70万人,比上年增加1.76万人,增长2.8%,其中农业人口20.73万人,非农业人口44.97万人,城镇化率为68.4%;人口出生率为9.36‰,人口死亡率为3.30‰;人口自然增长率6.06‰。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3.57万人,女性人口32.13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4.5:100,属于合理范围;全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9.06万人,比上年增加0.59万人,占全辖区人口的比重为13.8%。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7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6元,比上年人均增加1485元,增长14.9%;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单位在岗职工从业人员12.94万人,比上年增长4.1%;在岗职工劳动报酬2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20244元/人,比上年人均增加2972元,增长17.2%,居民从经济增长中得到了较多的实惠。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7年,涪城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强化了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以戈家庙、小桥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可喜成绩。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8元,比上年人均增加583元,增长12.4%。从农民收入构成看,农民人均工资性(务工报酬等)收入1873元,比上年增收207元,增长12.4%;以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2330元,人均增收144元,增长6.6%;农民经营二、三产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达460元,人均增收97元,增长26.8%;农民人均非生产性收入(租金、利息等)625元,人均增收135元,增长27.5%。基本实现了农村各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 表4: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项目 人均消费支出(元) ±% 2007年 2006年 合计 9074 8041 12.8 (一)食品类 3490 2843 22.8 (二)衣着类 1125 903 24.6 (三)家庭设备和服务 689 572 20.5 (四)居住 759 860 -11.7 (五)教育文化娱乐 1296 1302 -0.5 (六)交通与通讯 1008 913 10.4 (七)医疗保健 418 385 8.6 (八)其他 289 263 9.9 城乡居民消费出现新变化。据市城调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074元,增长12.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490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类如下表: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14元,增长24.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822元,恩格尔系数为43.2%;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60.58平方米。 年末城乡从业人员39.35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增长0.3%,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25万人,下降0.2%,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1.64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3.46万人,增长0.5%。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7年,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30万人,增加1896人,增长0.9%;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15.93万人,增长8.7%;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9009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478人,比上年增加731人;领取农村低保人数5446人,比上年增加1295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6730人。年末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数266张;社区服务设施数21处。 注: 1.公报中的数据为涪城行政区域口径。 2.《公报》中使用数据为统计电快年报数据,正式数据以《涪城统计年鉴(2008)》为准。 3.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05年价格计算。 4.工业总产值绝对数及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工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5.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